【国樽律师事务所】怎样才算侵权

在商标侵权案件中,怎样才算侵权通常需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一是行为人实施了具体行为,直接或间接损害他人商标权益;二是主观上存在过错,无论是故意仿冒还是过失使用;三是确实导致了被侵权方的实际损失或混淆风险;四是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法律认可的因果关系。例如,某饮料厂商擅自使用一个未注册的饮品名称,并在包装上标注“官方认证”字样,导致消费者误认其与知名品牌有关联——这种行为不仅构成虚假宣传,还明显破坏了市场秩序。笔者认为,这类案件的核心在于是否造成公众混淆,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商标使用。

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若将未注册商标冒充为注册商标(如添加®符号),或违反第十条关于禁用标志的规定(如含有国家名称或歧视性内容),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并通报批评。罚款标准区分情节:违法经营额超5万元的,最高罚20%;不足5万元或无经营额的,罚款不超过1万元。需注意的是,即使未注册商标本身合法,但虚假宣称注册状态便会触发行政处罚。例如某虚构案例:一家小型化妆品网店销售面膜时使用未注册标识却打上“®”标记,经消费者举报后被查实,最终处以6000元罚款并强制下架产品。

实务中建议企业采取双重防护:第一,在使用任何商业标识前进行商标检索和注册申请,避免落入侵权陷阱;第二,定期审核广告文案和产品包装,确保无虚假或误导性表述。思考问题:当企业使用行业通用术语时,如何界定“正当描述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边界?这往往需深入分析怎样才算侵权的实质要素——包括使用方式、受众认知和商业意图等。

特别声明:本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代表国樽的观点和立场。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