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收的礼钱如何处理,是许多家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法律角度看,这类款项属于"丧事礼金",既不同于遗产也不同于普通赠与。实务中常见的情况是:这笔钱先用于支付丧葬费用,剩余部分再由近亲属协商分配。
《民法典》第1131条特别规定了酌情分得遗产制度: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可以分给适当遗产。
《民法典》第1131条特别规定了酌情分得遗产制度: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笔者处理过一起案件:李奶奶的保姆照顾其10年,法院判决其有权参与分配老人去世收的礼钱中的3万元,这个案例很好地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考量。
需注意三个关键点:1.丧事操办者垫付的费用可优先扣除;2.农村地区往往存在"谁办丧事谁收礼"的习俗;3.微信转账等电子礼金同样适用分配规则。2023年上海某区就出现过因电子红包引发的继承纠纷。
实务操作建议:1.建立收支明细台账;2.保留所有支出票据;3.召开家庭会议形成书面协议。特别提醒要注意区分"白事礼金"和生前债务的性质差异。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老人生前明确表示某笔礼金要归还特定亲友,这种意愿该如何落实?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聊天记录、见证人证言等证据综合判断。
最后强调老人去世收的礼钱的处理原则:1.尊重公序良俗但不得违法;2.提倡家庭成员互谅互让;3.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毕竟妥善处理这类事宜,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