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财产分割中的"外账"处理实务指南
在处理涉及重婚罪的离婚案件时,民法典第1091条赋予无过错方两项重要权利:一是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二是在财产分割时可获得倾斜性保护。但实践中最大的难题在于,过错方往往通过设立"外账"来隐匿财产,这就涉及到重婚罪财产都是外账怎么分的核心问题。
以笔者代理的2023年深圳某案例为例:妻子发现丈夫与第三者长期同居并育有子女后起诉离婚。调查发现男方通过亲戚账户走账、虚假劳务报酬等方式转移了价值860万元的资产。最终法院采纳微信聊天记录和资金异常流动证据,判决男方少分70%的夫妻共同财产。
关于重婚罪财产都是外账怎么分的具体操作:首先要证明资金转移与重婚行为的时间关联性;其次要区分合法投资与恶意转移;最后要注意收集三类关键证据:1.银行流水中的周期性大额转账记录。2.第三方证人关于资金真实用途的证言。3.工商登记中突然出现的关联企业信息。
笔者认为,在重婚罪财产都是外账怎么分的问题上,法院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穿透式审查"。比如去年北京某案中,法官甚至调取了当事人ETC通行记录来印证其频繁前往第三者住所的事实。
给法律从业者的建议:1.善用调查令制度获取金融机构完整交易数据。2.建立资金流向图谱展示资产转移路径。3.必要时引入刑事报案手段固定证据。
值得思考的是:当过错方将"外账"资金转化为难以追查的虚拟货币时,该如何平衡举证难度与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