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中法院可以进行调解吗?这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非常重要。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2条明确规定,离婚案件必须经过调解程序。笔者注意到,很多当事人误以为调解只是走形式,实际上2023年上海某法院数据显示,约42%的离婚纠纷通过调解结案。
从实务角度看,法院调解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 立案前的诉前调解阶段。2. 开庭前的初步调解阶段。3. 庭审中的正式调解阶段。比如去年广州天河区法院处理的张某离婚案,双方因公司股权分割僵持不下,经法官组织专业会计师参与调解,最终达成折价补偿方案。
需要特别注意几个关键点:首先,虽然离婚诉讼中法院可以进行调解是必经程序,但若存在家庭暴力等特殊情况可申请快速裁决。其次,子女抚养问题往往是调解难点,建议提前准备子女生活记录等证明材料。最后要注意的是,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
笔者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财产分割的时效性问题。在一起典型案例中(2022年成都案例),夫妻在调解时约定三年后分割房产却未办理登记手续,结果房价暴涨导致后续纠纷。
给当事人的实用建议:1. 参加调解前务必梳理清楚财产清单和债权债务关系。2. 涉及公司股权的建议提前做工商查档。3. 可以要求法院对重要资产采取保全措施后再进行协商。
思考题:当发现对方在离婚诉讼中法院可以进行调解时故意隐瞒境外资产线索时(如海外账户),应当如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