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师事务所:争夺抚养权,法官通常会问什么

在抚养权纠纷案件中,法官通常会重点审查父母双方的实际抚养条件。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但实务中需注意三种特殊情形:1.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等不宜抚养的病症;2.母亲明确表示不愿抚养;3.存在严重家暴等危害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比如2022年上海某案例中,李女士因产后抑郁多次住院治疗,法院最终将11个月大的婴儿判归父亲抚养。

对于两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法官通常会问及以下关键因素:1.父母的经济收入与居住条件;2.子女的生活学习现状;3.父母的教育理念与陪伴时间。笔者曾代理过一起典型案件:私营企业主陈先生虽经济优越,但因常年出差无法照顾孩子,最终9岁儿子被判给当教师的母亲。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判决会考虑8周岁以上孩子的真实意愿。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通常会问及祖辈协助抚养的具体安排。比如深圳某案件中,王奶奶出庭作证说明日常照顾孙子的细节,这份证言成为判决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收集完整的疫苗接种记录、家长群聊天截图等生活痕迹证据往往比单纯的经济证明更有说服力。

实务建议:1.提前准备子女成长档案(包括奖状、病历等);2.保持稳定的探视记录;3.避免在诉讼期间突然改变子女生活环境。思考问题:当父母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时,"不改变生活环境"原则与"优质教育资源"之间该如何权衡?法官通常会问及跨省市转学对孩子社交圈的影响程度。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