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银行与金融服务/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应对老龄化挑战,优化养老金制度保障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20 作者:国樽律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金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决定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旨在调整退休年龄,优化养老金制度,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时间

1、政策背景:自201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这一政策旨在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确保养老金制度的长期稳定。

2、政策内容:根据政策规定,自2018年起,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预计到2045年,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将同步达到65岁。

3、政策实施步骤:延迟退休政策将分阶段实施,从2018年开始,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待政策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男女职工65岁同龄退休。

延迟退休政策的法律分析

1、养老金制度并轨:2017年,我国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取消了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

2、退休年龄调整:自2018年起,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3、退休年龄调整的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

1、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延迟退休政策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确保养老金制度的长期稳定。

2、优化劳动力市场:延迟退休政策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活力,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延迟退休也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促进经济发展:延迟退休政策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延迟退休政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养老金制度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政策的平稳过渡,政府还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民众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为政策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