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银行与金融服务/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解读,规范寄养,呵护孤残儿童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5/04/20 作者:国樽律所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深度解读

在我国,家庭寄养作为一种特殊的儿童养育模式,承载着对孤残儿童关爱与呵护的使命,为规范这一工作,保障寄养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以下是对该办法的详细解读。

一、家庭寄养的定义与目的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明确指出,为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这种模式旨在为那些因家庭原因无法得到妥善照顾的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二、寄养协议的签订与履行

第二条中提到,寄养协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时,与寄养家庭签订的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寄养期限以及寄养家庭中的主要照料人等,有助于确保儿童在家庭环境下的安全和福利。

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双方应严格遵守约定,如遇特殊情况需变更协议内容,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寄养家庭应具备的条件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列举了寄养家庭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一)有寄养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被寄养儿童入住后,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居住水平。

(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人均收入中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三)家庭成员未患有传染病或者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不利于被寄养儿童成长的疾病。

这些条件旨在确保寄养家庭具备抚养儿童的基本条件,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四、家庭寄养的类型与管理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对家庭寄养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包括:

1. 托管型寄养:孩子在寄养家庭中生活,但仍然继续在原学校就读,由家长和孩子自己负责来回交通。

2. 转学型寄养:孩子在寄养家庭中生活并同时转到寄养地当地的学校就读。

3. 个体寄养:孩子独立寄养在某一位寄养家庭中,与其他寄养儿童分开照顾。

4. 集体寄养:多名寄养儿童一起寄养在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学习和成长。

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对家庭寄养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寄养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五、寄养协议的法律效力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寄养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一方违反协议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寄养协议的公证与保障

为保障寄养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双方可申请公证机关对协议进行公证,公证的过程确保了寄养协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为寄养儿童的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为我国家庭寄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推动寄养儿童健康成长,让更多孤残儿童在家庭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