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2020年珠海户籍迁入政策优化,多重利好吸引人才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5/04/19 作者:国樽律所

2020年珠海户籍迁入政策详解

在2020年,珠海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户籍迁入政策的优化措施,旨在吸引更多人才,促进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以下是对这些政策的详细解读:

1. 投靠落户政策的放宽

珠海市政府对投靠落户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市外迁入的直系亲属投靠的婚龄、年龄和身边无子女等限制,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投靠落户的程序,也为那些因家庭原因希望迁入珠海的家庭提供了更多便利,市内户口迁移政策也得到了放宽,使得珠海市民在家庭内部迁移户口时更加灵活。

2. “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放宽

为了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珠海市政府放宽了“先落户后就业”的条件,毕业五年内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可以直接申请入户珠海,这一政策极大地降低了人才落户的门槛,使得珠海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首选城市。

3. 珠海最新落户政策实施时间及关键内容

2020年12月25日起,珠海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新的落户政策,这些政策的关键内容包括:

扩大人才引进对象范围,不再仅限于特定类型或仅需在珠海有社保和工资薪金税收记录的人才。

放宽人才引进条件,不再局限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人才。

优化落户流程,提高落户效率。

2022年珠海落户政策新动向

1. 落户限制的调整

尽管2022年并未全面取消户籍限制,但珠海市政府在落户政策上仍有所放宽,在上海工作的长沙户籍人员,若想落户珠海,可以通过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家等方式进行,对于小孩的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落户,可能只能就读私立学校,而高考也需要回原籍参加。

2. 取消落户限制城市名单

根据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要求,珠海市政府全面取消了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并放宽了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了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3. 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2022年,珠海市政府推出了一项新政策,即取消城市落户限制,允许在城市落户的人员将户口迁移至农村地区,并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一政策旨在打破城乡户籍壁垒,促进城乡人口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023年珠海入户政策变化汇总

1. 珠海市政府发布最新落户政策

2023年,珠海市政府发布了新的落户政策,涵盖了人才引进、先落户后就业、合法稳定居住就业以及直系亲属投靠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在珠海的生活和工作。

2. 落户门槛的调整

珠海市进一步放宽了落户门槛,社保缴费和居住证要求从“双五”年限调整为“双二”,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三地“解绑”自有住房的落户条件,落户珠海的条件为:截至申请迁入本市之日前两年内在本市连续居住;截至申请迁入本市之日前二年内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且合法稳定就业。

3. 年龄和学历条件的放宽

男性人才引进入户的年龄限制由50周岁放宽至55周岁,女性保持45周岁不变,学历条件放宽至中专(中技)及以上,技能条件放宽至初级(五级)及以上,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至毕业十年内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

4. 入户方式的多样化

2023年,珠海市政府提供了三种热门入户方式,包括双二入户、人才引进入户、投靠入户,申请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5. 政策调整的意义

此次政策的调整不仅简化了人才引进的流程,还提升了落户的灵活性,这有助于珠海吸引更多的人才,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这些政策,珠海希望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人才引进环境。

2020年珠海落户新政策解析

1. 技能和年龄条件

持有中级以上技能证书或职称,女性年龄不超过45岁,男性年龄不超过50岁,且需要缴纳一定的社保,这些条件旨在吸引具备一定技能和经验的人才,同时考虑到年龄因素,以确保人才队伍的活力。

2. 住房支持措施

珠海的入户政策不仅关注人才引进,还致力于解决住房问题,为此,政府提供了包括货币补贴、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积金贷款优惠等多种住房支持措施。

3. “先落户后就业”条件的放宽

2018年出台的“珠海英才计划”规定,毕业三年内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可先落户后就业,这一政策在2020年得到了进一步放宽,将条件调整为“毕业五年内”,使得更多年轻人有机会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

4. 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对于经珠海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人员(院士不受年龄限制),入选珠海市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人员,获得珠海市级或经珠海市推荐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荣誉的人员,以及符合珠海市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等,都可以将市外户籍迁入珠海,这一政策体现了珠海市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和引进力度。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