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法典揭秘,五大合同无效情形及法律后果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6 作者:国樽律所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合同的效力是至关重要的,并非所有合同都能在法律上得到认可,以下是对《民法典》中规定的合同无效情形的详细解析。

1. 合同无效的事由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

主体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当合同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时,该合同无效,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签订的合同。

虚假意思表示:当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过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合同时,该合同无效,这种情况通常涉及到欺诈或误导。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任何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违背公序良俗若违背社会公德和良好风俗,也将被视为无效。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当合同双方或多方恶意串通,旨在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时,该合同无效。

2. 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

根据《民法典》总则编,合同无效的情形具体包括: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如前所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因主体不适格而无效。

虚假意思表示的合同:合同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达成合意,合同无效。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任何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均无效。

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若违背社会公德和良好风俗,则无效。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合同双方或多方恶意串通,旨在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该合同无效。

3. 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后果

即使合同无效,当事人仍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法典》总则编,合同无效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4. 避免合同无效的损失

为了避免因合同内容不当而造成损失,当事人应当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其合法性、合规性,并避免违反公序良俗。

五种无效合同情形

以下是《民法典》中规定的五种无效合同情形:

1、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这种合同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无效。

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订立的合同:任何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3、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订立的合同:这种合同因恶意串通而无效。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这种合同因目的非法而无效。

5、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任何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法律规定哪些情形属于无效合同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以下情形属于无效合同:

1、合同的当事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如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签订的合同。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如因欺诈、胁迫等原因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

3、违背公序良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如涉及赌博、色情服务等。

4、合同当事人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合同双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方的利益。

民法典关于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规定,以下五种情形的合同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总则合同无效事由

根据《民法典》总则编,合同无效的事由包括: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通谋虚伪表示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行为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无效。

买房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哪些

买房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

1、一方以欺诈、胁迫方式订立,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

1、《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无效。

2、《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3、《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

是对合同无效情形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规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