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解除以何为准则
在当今社会,劳动关系的解除是职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劳动关系的解除究竟以何为准则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明确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区别
我们需要明确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区别,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双方协商一致或者依照法律规定,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而劳动合同终止则是指劳动合同到期,双方无异议而自然终止,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在法律依据、程序、后果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法律依据及解除条件
1. 法律依据: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后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
2. 解除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关键点:
a. 劳动者决定离职,必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即可完成离职程序。
b.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c.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三、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手续
1. 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离职证明是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除此之外,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明也是离职证明,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为员工出具上述证明,并依法为其办理档案和社保关系的移交手续。
2. 办理手续:双方需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如劳动关系的终止、社会保险的缴纳等,在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口头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办法
1. 辞退通知要书面的才有效,是仲裁委受理立案的必要条件。
2. 公司要求调岗可以拒绝,如果公司以拒绝调岗为理由辞退当事人,属于非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赔偿金。
3. 建议坚持忍耐,让公司主动书面辞退当事人,并且谨慎签署任何与离职相关的协议。
五、解除劳动关系的日期及法律效力
1. 解除劳动合同日期以合同生效日为准,单位在行使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时要注意:向职工送达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当天是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
2. 解除劳动关系的日期,按照法律规定,应以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时,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日期为准,如劳动者未办理离职即自行离职,则以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或通告的日期为解除日。
六、其他证明劳动关系解除的方式
1. 离职证明:离职证明通常用于劳动者进入新的用人单位时,新的用人单位为了避免重复用工而承担责任要求劳动者出具的。
2. 劳动仲裁裁决:如果劳动仲裁裁决中明确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并且双方均未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可以认定双方劳动关系已经解除,完全可以替代离职证明。
劳动关系的解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法律、经济、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也要注重沟通与协商,避免因解除劳动关系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