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劳动合同法严格规范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全方位保障劳动者权益
发布时间:2025/04/15 作者:国樽律所

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市场的公平正义。

第一部分:用人单位不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 劳动者特殊健康状况下的保护

当劳动者处于特定的健康状况时,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等情况下,用人单位若强行终止合同,则属于违法解除,这是因为这些情况下的劳动者,其健康和生育权益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

2. 劳动者医疗期内的权益保障

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康复期间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给予劳动者必要的休息和治疗时间。

3. 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保护

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未接受职业病检查或疑似患者处于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对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严格保护。

4. 工伤员工的权益保障

患有职业病或工伤并被确诊失去或部分劳动力的员工,用人单位同样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工伤员工的关爱和尊重。

第二部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特殊情形

1. 退休年龄临近的员工

用人单位在员工符合退休条件前五年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除非员工有严重违纪等情形,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员工在临近退休年龄时的稳定就业。

2. 年长员工的权益保障

员工年满45岁且在单位工作满10年时,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年长员工的尊重和关怀。

3.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

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按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支付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两倍,这一规定旨在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第三部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劳动者患病在医疗期内

【正确案】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正确案】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部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 未履行法定义务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其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均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2. 强行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强行解除的,也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3.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两倍。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