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工伤事故的发生往往令人痛心,更令人遗憾的是,有些用人单位在职工遭受工伤后,不仅不给予应有的关怀,反而停发工资,这种行为无疑是违法的,当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如果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应该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呢?
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原工资福利待遇应当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如果单位在工伤期间不发工资,这属于法律规定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违法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一旦工伤被认定,用人单位就必须按照规定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除了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赔偿还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伤残津贴等,劳动者可以选择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也可以选择走劳动仲裁程序。
如果工伤停工留薪期公司不给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将依法进行调查,对违法单位进行处罚,并要求其支付应有的工资。
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由雇主每月按时发放,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如病情严重或特殊,可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后适当延长,但最长也不能超过12个月,若雇主拒绝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受害者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工伤工资拖欠是否违法,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9条的规定,如果违反国家规定,对于劳动者的工作进行拖欠,应当属于一种违法行为违规行为,并且劳动者可以进行投诉。
工伤期间不发工资公司违法吗
工伤期间,企业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依据我国法律,如劳动者因工受伤或患有职业病,需停止工作并进行工伤治疗时,其原本的工资福利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保持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从法律分析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一旦工伤被认定,用人单位就必须按照规定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劳动者首先应该尝试与公司沟通,要求其依法支付工资,如果沟通无果,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职工的工伤期间不发放工资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即便工伤职工因为工伤住院,处于停工留薪期,但是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仍然跟受工伤前一致,单位不可克扣,也不可以不支付,并且单位需要按月支付职工工资。
员工出工伤后不发工资违法吗
员工在遭受工伤后,用人单位应照常支付其薪酬,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在受到工伤后,用人单位应照常支付其薪酬,对伤残程度较轻者,全额保留原有工资福利待遇;对于伤势严重者,可适当延长至12个月,需经市级劳动鉴定机构审批同意方可。
不发工资是违法的,职工有权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去劳动局举报投诉,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在受到工伤后,用人单位应照常支付其薪酬,如果企业拒绝执行此项规定,劳动者可首先尝试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
工伤期间单位不发工资怎么办
工伤期间,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与单位沟通:劳动者应与单位进行沟通,明确指出其违法行为,并要求补发工资。
2、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如果沟通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3、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工资。
4、法律诉讼: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寻求法律援助:在必要时,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伤期间单位不发工资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