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当代社会,妇女就业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妇女的权益,也制约了社会的整体发展。
1. 参与度与性别歧视并行不悖
妇女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中的参与度不高,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在就业市场上,女性尤其是农村妇女面临着诸多不平等对待,在私营企业中,女性劳动者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包括未得到充分落实的保护规定、较低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在婚姻变动中,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受损尤为严重,她们可能因为婚姻变化而失去土地。
2. 就业歧视与退休政策不公
在就业领域,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女性在高等教育中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她们的就业机会却远不如男性,性别偏见和生育责任使得女性在求职时面临额外的挑战,许多单位因此对女性关上大门,退休政策中的性别不平等也显而易见,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3. 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社会对女性就业的支持力度不足,部分决策层缺乏坚定的性别平等政策理念,这导致女性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4. 就业面窄,工种单一
妇女就业创业的领域相对狭窄,工种也较为单一,在工厂和环卫行业中就业的女性占总就业人数的68%,而在美容、家政行业就业的女性占17%,自主就业创业的女性仅占就业人口的7%,失业率与文化水平成反比,显示出教育水平较低的妇女在就业市场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5. 生育与就业压力的双重打击
尽管在婚嫁和生产方面对妇女就业的保护有所增强,但性别歧视问题仍然存在,并需要进一步的改善,自2016年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歧视现象更为突出,导致女性面临的就业压力超过了男性,许多女性在结婚和怀孕期间遭遇公司解雇的情况。
6. 生育对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女性在生育第一个孩子后,其就业几率下降约6%,生育二胎的女性,就业几率进一步下降3%,尽管国家已经放宽至三胎政策,职场中对女性的歧视仍然存在,一些公司在招聘时会避开哺乳期或近期有生育计划的女性,认为这些女性不利于公司利润最大化。
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与人类需求
社会的不平等根源于人类对物质的需求和欲望,即使物质资源充足,仍然会有一些群体无法得到保障,人类永远不会对物质产生反感,因此社会公平永远无法实现,地球和人类都有其生命周期,若干年后,可能会有其他物种取代人类,或者宇宙中的其他物体取代地球。
2. 多方面因素导致社会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因素、政治体制、教育差异和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分配不均是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后天因素塑造社会不公平
后天因素,如家庭、教育、社会、自然、工作和政治法治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社会的不公平,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资源、社会地位和政策环境,都会对个人的发展机会产生不平等的影响,人类本质中的物质、精神和两性欲望的差异,导致了世间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分化。
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与原因
1. 就业歧视的多方面表现
在劳动市场中,女性面临多方面的就业歧视,她们在获得工作的机会上往往少于男性,工资也往往低于男性同事,职业培训和晋升的机会也远少于男性,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女性可能会遇到含有性别歧视条款的情况。
2. 性别歧视的深层原因
女性求职受到歧视的原因包括相关法律滞后、社会对性别的固有偏见、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以及生育假带来的潜在歧视。
3. 性别薪酬差距显著
根据移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2018年中国女性的平均薪酬为6497元,仅为男性平均薪酬的73%,尽管女性在劳动参与率上不亚于男性,但她们却无法获得与男性相当的薪酬。
妇女权益保护法的缺失与问题
1. 私生子女权益保护不足
私生子女不断增加,他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全面有效的法律保护,私生子女在法律上被称为非婚生子女,而那些通过合法婚姻生育的子女被称为婚生子女。
2. 宪法对妇女权益保障的误解
宪法并未明确要求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3. 妇女权益受侵害的现状
由于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法律、政策实施的不到位,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许多方面,都还不能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4. 家庭暴力与性别歧视
家庭暴力是侵害妇女权益的最突出问题,因家庭琐事,丈夫大打出手、暴打妻子的案例很多。
5. 婚姻与财产权益保障
在婚姻方面,法律保障了妇女的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抚养权,同时要求男女双方平等协商解决财产分配问题。
6.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与保护
即将修订生效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女性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保护,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不能性别歧视。
生育一孩妇女就业几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1. 婚嫁生产与就业压力
尽管在婚嫁和生产方面对妇女就业的保护有所增强,但性别歧视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女性在生育后就业几率下降。
2. 生育对就业的影响
生育后的女性可能在工作上难以集中精力,特别是哺乳期女性,身体和精力可能不允许从事高强度工作。
3. 生育与就业岗位的矛盾
生育过孩子的妇女就业率严重下降,这需要我们增加生育女性就业岗位,让她们也能够拥有更多工作机会。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信息不畅与创业困境
农村妇女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量少,很多人想创业创新却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2. 扩大就业与增加岗位
近年来,相关部门在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3. 农业经济与就业难
农业经济在当地占主导地位,导致就业难,当地工厂较少,主要以农业为主,年龄大一点的农村妇女没有工厂愿意要。
4. 促进妇女发展的策略
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
5. 妇女小额贷款的惠农政策
依托妇女小额贷款的惠农政策,为女性创业优先提供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的扶持。
6. 创业经验与专业技术不足
大部分女性微创业者都是初次创业,经验不足需要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实际生活中歧视妇女的现象
1. 就业歧视与退休政策不公
在就业领域,女性遭受性别歧视,退休政策中的性别不平等也显而易见。
2. 社会对性别的固有偏见
社会对性别的固有偏见使得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面临额外挑战。
3. 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平等机会
尽管女性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她们在就业市场上的机会却远低于男性。
4. 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