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劳务外包,创新用工模式解析与风险规避指南
发布时间:2025/04/11 作者:国樽律所

劳务外包,也被称为人事外包或人才租赁,是我国人才市场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开发的新的人才服务项目,这种新型的用人方式打破了地域和行业的限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用工选择,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行业的特点或自身工作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劳动服务公司,派遣所需的各类人员。

在劳务外包的过程中,合同费用的结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企业应避免按照人头约定合同费用以及管理费用,以免被认定为劳务派遣,当外包单位具有劳务派遣资质时,企业需要特别慎重对待外包合同中的条款,注意区分外包与派遣的区别,尽可能避免任何可能被认定为派遣的风险点,公司应严格执行外包协议的约定,不在具体操作中进行违规操作,以免事实情况与合同约定不符。

不同类型的劳务外包在经营资质要求上存在差异,劳务外包中的承包人不需要特别的经营资质要求,除非有特别法的规定;而劳务派遣单位必须是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设立的、获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法人实体,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之间的具体区别

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虽然都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用工方式,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具体区别。

从法律主观来看,服务性质不同,对用工单位而言,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的是派遣工;而劳务外包提供的却是针对某个相对独立项目的全部劳务服务,用工需求也存在差异,在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需要的是派遣公司为自己提供约定数量的“派遣工”,至于派遣工完成多少工作量,这与派遣公司并不相关。

是否建立法律关系不同,在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直接建立法律关系,企业直接享用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成果,而在劳务外包中,发包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建立任何法律关系,企业通过外包单位间接享用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成果,规章制度是否适用也存在差异。

第三,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派遣适用劳动合同法,劳务外包适用合同法,劳务外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实体;劳务派遣单位必须是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设立的法人实体,劳动者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同,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服务外包公司需要什么资质

服务外包公司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以下列举了一些必要的许可证及相应资质:

1、营业执照:确保其合法注册和经营资格。

2、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适用于涉及派遣业务。

3、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保证其有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资质。

4、固定经营场所:维持固定经营场所,完善管理制度。

5、法定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二百万。

劳务派遣没有资质关系如何认定

当无派遣资质的劳务单位实施派遣时,劳动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此时劳动者实际上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动,他们与后者之间可能产生事实劳动关系,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要求履行用人单位责任,如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和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等,违法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派遣单位将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

在劳务派遣中,可以根据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来认定劳动关系,该劳动合同应载明双方的基本身份信息、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劳动者的工作岗位等情况,因此可以用来认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

企业劳务外包注意哪些问题

企业在进行劳务外包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协调问题:接包商与发包商在战略目标、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合作问题。

2、外部环境风险:离岸外包风险,包括汇率变化、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全球经济波动等。

3、劳务外包员工的招聘、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以及解除,外包方是独立民事主体,这些工作由其负责、承担。

4、劳务外包员工薪酬标准的确定和考核,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应当由外包方负责。

5、劳动保护、职业危害防护以及社会保险的办理等。

在签订劳务外包合同时,企业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主体资格:签订合同前审查承包方有无履行合同的资质和能力。

2、服务内容:注明外包服务的范围、服务最低标准、考核标准。

3、排他性:注明是否允许发包方或服务商与第三方合作。

4、责任承担:明确约定,对第三方造成损害时,需要承担的责任。

劳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在为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进行劳务外包时,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