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法典详解不当得利,哪些情况不需返还?
发布时间:2025/04/10 作者:国樽律所
不当得利的定义与律师解读

“不当得利”,顾名思义,是指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某人因他人的损失而获得的利益,根据法律规定,遭受损失的一方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所获得的利益,但以下几种情形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从律师的角度来看,不当得利的本质在于其违法性,当一个人因他人的损失而获得利益,而这一利益并非基于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事由,那么这种利益就属于不当得利,张三捡到李四丢失的钱包,并将其据为己有,这里张三获得的钱包就属于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在《民法典》中的规定

不当得利在《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六条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它指的是在没有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事由的情况下,行为人取得他人财产或权益,从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这一规定为不当得利的认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

从法律的主观角度来看,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一方取得财产上的利益:取得财产上的利益,是指因一定事实而增加财产总额,不当得利的成立须以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为首要条件,若仅致他人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负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二)他方受有损失。(三)取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以张三和李四为例,如果张三捡到李四的钱包并将其据为己有,那么张三就取得了财产上的利益,而李四则遭受了损失,张三获得利益与李四遭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张三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这也就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种债的关系。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法律规定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关键,以下是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的主要分析:

1、一方受有利益: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是不当得利成立的要件之一,获得利益,是指因为一定事实使财产总额增加,增加有积极的增加和消极的增加两类:积极的增长指的是原本的财产数目变大,在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扩展;消极的增加,指的是原本会减少的,但没有减少。

2、致他方受到损失:不当得利的成立,必须有一方因不当得利而受到损失。

3、受有利益与受损害之间须有因果联系:不当得利的成立,必须有一方因不当得利而获得利益,另一方因不当得利而遭受损失,且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无法律上的原因:不当得利的成立,必须没有法律上的原因。

不当得利纠纷的法律规定

不当得利纠纷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以下是不当得利纠纷的法律规定:

1、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而获得的利益,得利人负有返还义务。

2、解决不当得利纠纷的方法:协商、调解、诉讼。

3、如果发生不当得利行为,本着和平的原则,如果案件涉及的金额不大,案情不复杂,双方当事人可以自己协商。

4、如果协商无法解决问题,可以申请调解。

5、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典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对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以下是对《民法典》中不当得利规定的详细解读:

1、《民法典》中不当得利的规定是985~988条,不当得利一旦成立,当事人之间就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受损人可以要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受益人应当承担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

2、《民法典》第985条明确了不当得利的定义和处理原则,即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3、关于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与后果:我国关于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85988条,而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如下:在不当得利之债中,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与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

不当得利在《民法典》中的具体规定

了解不当得利在《民法典》中的具体规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以下是对《民法典》中不当得利规定的详细解读:

1、不当得利《民法典》规定在第九百八十七条,第九百八十七条【恶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2、法律分析: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自己获得利益而使得他人遭受损失。

3、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而获得的利益,得利人负有返还义务。

4、返还的范围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返还方式可以是原物返还或作价返还。

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

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我们维护自身权益,以下是对不当得利法律规定的详细解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如下: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以现存利益为限。

2、不当得利的成立须以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为首要条件,若仅致他人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负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3、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如下:《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4、《民法典》中不当得利的规定是985~988条,关于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与后果:我国关于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85988条,而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如下:在不当得利之债中,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与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

5、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原因,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构成不当得利,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件:必须有一方获得了利益;他方因此受到了损失;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

不当得利作为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法律规定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了解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