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否请,都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立案。
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起诉,人民法院才能受理立案:
1、起诉人是与该案件直接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被告身份明确认定;
3、提出明确的诉讼请求,并陈述具体的事实和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
解决房产纠纷的方法
购房过程中出现房产纠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如协商、调解、仲裁、行政和诉讼等。
(1)采用协商方式来解决问题。
(2)调解解决。调解是指购房纠纷的买卖双方在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时,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在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或其他组织部门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根据有关商品房销售的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相互理解并达成和解协议,以便及时解决购房纠纷。
(3)采用仲裁解决纠纷。仲裁是指在产生争议之前或之后,通过各方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行政规章或规定做出对所有方都有约束力的裁决。仲裁具有法律效力,而且是终局裁决,不能上诉。仲裁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干预,仲裁委员会与行政机关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如果要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购房人和开发商必须签署仲裁协议,并自愿递交纠纷到仲裁机构解决。如果双方没有都同意递交纠纷到仲裁机构解决,则无法采用这种方式解决纠纷。
(4)行政解决。购房纠纷的行政解决,是指在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机关等相关部门调解无效或达成协议后,当事人又改变意见的纠纷,或者购房纠纷当事人直接向行政部门投诉,由该行政管理部门对纠纷进行处理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在具体操作上,行政解决通常需要经过一级行政决定和行政复议两个阶段。其中,一级行政决定是进行行政复议所必需的程序。包括购房纠纷在内的房地产案件的行政复议依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进行。
(5)诉讼解决方式。购房纠纷的诉讼解决是人民法院在纠纷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共同参与下,解决购房纠纷的一种方式。购房纠纷的诉讼解决可分为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两种。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是购房纠纷发生方的平等民事主体,如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购房纠纷的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设有专门的房地产审判庭)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理。
行政诉讼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持不同意见的相对人提出的诉讼方式。行政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可以是个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而另一方则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对于涉及购房纠纷的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将会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理。
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都可以分为初审和二审。如果当事人对初审法院的判决不满意,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对二审(终审)法院的判决仍不满意,可以在两年内申请复审。然而,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书,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前述内容综合来看,不是所有纠纷都必须请律师,只要符合法律条件,可以直接提起上诉,法院会根据案情进行审理。然而,聘请专业律师能为当事人提供许多法律建议,从而提高胜诉机会。因此,在案件中还是应该多考虑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