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不服劳动仲裁后的救济途径与选定被告策略指南:聚焦仲裁救济攻略解读专题2025
发布时间:2025/02/07 作者:国樽律所

在面临不服劳动仲裁结果的情况下,律师有话说: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可在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在选择被告策略上,应仔细审查仲裁裁决书,合理确定被告主体,确保诉求明确。2025年聚焦仲裁救济攻略解读专题,将为您提供详尽的仲裁救济途径与策略指导,助您维护合法权益,确保公平正义得以实现。

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救济途径详解

当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时,他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救济:

1. 裁决生效与撤销:劳动仲裁裁决,无论是终局裁决还是非终局裁决,自送达之日起即生效。对于非终局裁决,若当事人在15天内未起诉或起诉后撤诉,则裁决生效。对于终局裁决,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2. 提起诉讼: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如当事人对裁决结果仍有异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主要的救济手段之一,适用于对裁决结果的异议。

3. 法律分析与起诉期限: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则发生法律效力。

4. 特定情况的救济:如果劳动仲裁裁决存在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依据伪造证据等问题,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相关裁决。

5. 申请执行:若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又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6. 证据与合法申请:在进行申请时,当事人需要提供合法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撤销裁决等方式来寻求救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救济途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并需要提供合法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