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知识产权/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律师购买假货维权指南,立案标准与处理流程详解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国樽律所

律师买到假货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诈骗罪是一种常见的刑事犯罪,其立案标准具有一定的金额限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销售假货来谋取非法利益,出售假货是否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呢?网友咨询:销售假货是否构成诈骗罪?律师解答:销售假货并不构成诈骗罪,而是属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 销售金额未达到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未销售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

3、在网购平台上,许多卖家宣称其产品为全新、正品,但消费者购买后却发现产品是用其他廉价品牌翻新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上当受骗后,法律将如何保护其权益?网友咨询:网上购物被骗,最低金额是多少才能立案?新疆同明律师事务所的谭玉林律师解答:这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量刑标准来确定。

销售假货能否被定性为诈骗罪

1、如果销售假货的行为仅构成普通民事欺诈,卖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在销售伪劣产品时,卖家故意夸大商品来源、品质、性能等关键信息,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并支付款项,且具有非法占有货款的意图,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动机、行为方式及其造成的影响等因素。

2、如果个人销售假冒产品,非法获利达到五千元,公安机关可以依法按照诈骗罪立案追究其责任,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严重,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法律分析表明,销售假货并不属于诈骗罪,而是属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该罪是指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在工商业活动中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严重损害用户和消费者利益,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应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4、法律分析还指出,出售假货若超过三千元,即可构成诈骗罪,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网购遭遇假货,如何维权和要求卖家赔偿

1、如果证据充分且有说服力,网购平台通常会允许退款,按照地址将商品退回后,收到退款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结束,消费者可以申请售后,要求卖家承担退货的邮费,如果卖家承诺假一赔三,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卖家进行三倍赔偿,消费者可以在电商交易平台上举报卖家的假货商品。

2、消费者在收到药品后发现是假货时,可以要求商家退货并退还款项;或者选择换货;甚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商家赔偿因购买假药造成的损失。

3、如果卖家不同意退款,消费者应尽可能收集有关假货的证据或请有关部门进行鉴定,一旦证明商品为假货,网购平台通常会允许退款,按照地址退回商品后,可以申请售后索赔退货邮费,如果卖家有假一赔几的承诺,消费者还可以要求赔偿。

4、如果商家承诺假一赔三,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除退款外,还要按实际支付商品价款的二倍进行赔偿,并承担商品的物流费用,如果商家参与第三方质检,则可以要求商家对商品所付款的一倍进行赔偿,并承担物流费用。

销售假货的立案标准

1、销售假货的立案标准包括:假货的货值金额在15万元以上,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但销售金额乘以三倍与未销售假货的货值金额累计达到15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将依法立案。

2、销售假货的刑事立案标准为销售额五万元以上,或者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或者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3、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若涉及以下情形之一,应予立案追诉: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4、销售假货,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但前提是行为人明知所销售的是假货。

5、销售假货的刑事立案标准是五万元以上,若涉案金额在一万元以下,将根据相应的行政法规进行处罚,销售假货金额达五千元属于违法行为,虽不构成刑事立案,但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