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执行的提出主体是谁
在法律未明确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情况下,执行行政决定的权力应由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行使,若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持有异议,认为其侵犯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对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行政机关的处罚依据进行审查和评判。
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相对方实施直接强制执行措施,此类机关主要包括公安、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物价、审计、外汇管理等,在实施强制执行时,行政机关需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负责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包括法律授权的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相对方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另一类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范围广泛。
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有哪些
法律分析表明,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不仅限于行政机关,还包括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八条,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负责,执行员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需出示证件,并在执行完毕后制作笔录,由在场人员签名或盖章。
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均可实施强制执行,一般情况下,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则强制执行的机关为法院,行政强制执行机关主要包括法定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行政处罚的主体分为三类: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这三类主体均为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主体,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依据
行政强制执行依据法律设立,若法律未指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力,行政机关应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明确指出,行政强制措施须符合法律法规,而行政强制执行仅限法律授权,以严格管控行政强制权力行使,维护公民、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表明,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若法律未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义务,则可进行强制执行,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行政机关应先行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并给予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法规设定是否正确
法律分析表明,行政法规不能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相关规定,行政强制执行只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作为法律的下位法,不具备设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只有法律才能设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及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均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法律主观分析认为,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若法律未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