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融资租赁合同无效处理指南,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解析

融资租赁合同无效后的处理方法

在融资租赁合同因买卖合同解除、被认定无效或被撤销而终止的情况下,若租赁物是由承租人选择的,出租人有权要求承租人赔偿相应的损失;若合同因出租人的原因导致解除、无效或被撤销,则不在此列,若出租人的损失已在合同解除、无效或被撤销时获得赔偿,则承租人无需再承担赔偿责任。

若融资租赁合同因汽车交付承租人后因意外毁损、灭失等非当事人原因而解除,出租人可要求承租人根据车辆的折旧情况给予补偿。

当事人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管辖法院,根据2021年《民法典》第七百六十条的规定,若融资租赁合同无效,当事人对租赁物的归属有约定的,应遵循其约定;若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租赁物应返还出租人。

若合同因承租人原因导致无效,且出租人不要求返还或返还后显著降低租赁物效用,租赁物的所有权归承租人,承租人需给予出租人合理补偿。

合同无效后应承担的责任

无效合同的责任主要分为未履行和已履行两种情况,在合同未履行时,双方均无需承担民事责任,若合同已执行,双方需将对方获取的财产予以返还,合同无效后,一方或双方需承担损失,若一方有过错,应负责自己的损失并赔偿对方,若双方都有过错,则根据过错程度各自承担相应损失。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后果主要涉及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违约责任、损害赔偿以及返还财产等方面,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解除:一旦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合同双方原本依据该合同所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将自动解除,这意味着,无论是合同中的给付义务还是其他类型的义务,当事人均无需再履行。

法律分析:合同无效后,当事人有返还财产的责任以及赔偿损失的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如何解决汽车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若融资租赁合同因汽车交付承租人后意外毁损、灭失等非当事人原因而解除,出租人可要求承租人根据车辆的折旧情况给予补偿。

解决纠纷的方法包括:仲裁解决、诉讼解决,仲裁解决是指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按照合同约定的解决纠纷的方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定的,可诉请人民法院判决,诉讼解决是指直接提起合同诉讼,准备相关起诉文件,向法院提出起诉。

若双方自行协商或寻求有关部门调解均无法解决纠纷,可直接提起合同诉讼。

租赁融资合同纠纷的注意事项

在签订融资协议时,应详细审查协议的每一条款,确保理解并同意其中的内容,特别注意利息、还款期限、违约责任、担保物等相关条款,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在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时,应确保出租人具备合法的金融主体资格,并详细列出标的物的型号和质量标准,包括可能的磨损或消耗情况,以明确各方责任。

注意时效问题、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案件的管辖地等,租赁物的使用地即为融资租赁合同的履行地,当事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管辖法院。

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废止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1996〕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对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解释主要参照了《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进行制定。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