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我国首个知识产权法院到底在哪?

哎,您知道中国第一个专门管"知识"的法院在哪儿吗?这事儿就跟问"煎饼果子发源地"似的,十个北京人有八个会拍胸脯说:"那必须是我们这儿啊!"不过这回还真说对了,2014年11月6日那天,北京海淀区彰化路18号可是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挂牌啦!

​ ​一、法院选址藏着大学问​ ​

您猜怎么着?这地界儿选得讲究!往北三站地就是中关村科技园,往南两公里是人民大学法学院,活脱脱被科技和法学圈给包圆了。​ ​选址三大玄机​ ​:

  1. ​ ​科技浓度高​ ​:周围聚集着百度、联想等3000多家科技企业
  2. ​ ​案件储备足​ ​:当时北京中院积压的知识产权案件已超3万件
  3. ​ ​人才补给近​ ​:五公里半径内就有清华、北大等12所高校法学院

挂牌当天就有趣事:百度法务部的人扛着两麻袋材料来立案,说是"赶着尝鲜"。后来才知道,他们带来的正是国内首例人工智能著作权纠纷案。

​ ​二、管的事儿可比想象的多​ ​

别以为这法院只管抄论文、盗商标那些破事,人家管的可是"高精尖"!举个例子,去年大火的《流浪地球3》特效技术泄露案,就是在这儿审的。具体来说主要管四类大事:

​ ​案件类型​ ​​ ​典型案例​ ​​ ​审理难度​ ​
专利侵权华为5G基站技术泄密案需解读上千页技术文档
植物新品种"京科糯2000"玉米盗种案田间实验数据比对
计算机软件某办公软件源代码抄袭案代码相似度算法鉴定
驰名商标认定"老干妈"商标维权案市场知名度大数据分析

这里头最绝的是​ ​技术调查官制度​ ​,去年审无人机专利案时,法院直接从航天院借调了三个博士工程师当"技术翻译"。

​ ​三、法官阵容堪比明星战队​ ​

首任院长宿迟可是个传奇人物——20年前就是他带着北京中院开了全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庭。现在这支队伍更是了不得:

  • ​ ​学历天花板​ ​:22名主审法官里20个硕士起步,还有俩海归博士
  • ​ ​办案狂人​ ​:平均每人每年要啃下200多件案子,最忙时一天开三个庭
  • ​ ​跨界高手​ ​:有法官同时拥有律师证、专利代理师证、注册会计师证

记得前年有个商标案,双方当事人带着二十多个律师来开庭。主审法官宋鱼水(对,就是教材里那位模范法官)愣是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大白话,调解得双方当场握手言和。

​ ​四、这事儿跟咱老百姓有啥关系​ ​

您可能要问:"我不搞发明不写代码,跟我八竿子打不着啊?"嘿!去年双十一那会儿,某网红卖的"自发热保暖内衣"被认定专利侵权,就是这法院判的赔款。判完后全网下架山寨货,正品价格直接打七折,这不就惠及咱们普通消费者了?

再说个接地气的:现在短视频平台那些"五分钟看电影"的解说号,为啥不敢随便搬运了?还不是因为这儿去年判了个"影视解说著作权第一案",吓得平台连夜升级审核系统。

​ ​个人观点时间​ ​

干了十几年法律科普,我看这法院就像知识界的"协和医院"——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现在连菜市场大妈都知道:"剽窃创意得去海淀告!"要我说啊,这比盖多少栋摩天大楼都提气。您想想,要是没有这样的专业法院镇场子,咱们的科技企业敢放开手脚搞创新吗?就拿大疆无人机来说,为啥能在全球市场横着走?还不是因为知道老家有人给撑腰!

不过也提个醒儿:最近发现有些年轻人把法院当"维权许愿池",拿着没申请专利的创意就要告人侵权。去年就有个小伙儿,拿着手绘的"自动挤牙膏器"草图来立案,结果被法官当场普法半小时。所以说啊,创新要鼓励,维权也得讲基本法不是?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