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禁烟令细则
自2011年1月起,我国内地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潜在室外工作区域实施了严格的禁烟政策。
根据该禁烟令,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均严禁吸烟。
禁烟令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在所有公共场所,包括餐厅、咖啡馆、商场、学校和医院等,全面禁止吸烟,政府将对烟草的销售和广告实施严格控制,特别是在中小学附近严禁设立烟草销售点,同时烟草广告在所有媒体平台上的播放也将受到严格限制。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上海市自当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经营场所都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该条例已于去年11月25日由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并批准通过。
新版“经济法概论(法律类)”笔记:第十五章解析
特殊市场规制法律体系,是针对特殊市场的特点制定的一套法律规范,它不仅属于市场规制法律体系的范畴,而且具体体现了市场法律制度在特殊市场中的应用,旨在对特殊市场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关答案见自考经济法概论(法律类)教材第457页,正确选项为ABCDE。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的规定,消费者在与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多种途径解决。
自考经济法概论的难度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基本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鉴于考试内容多为基础知识,考生只需认真阅读教材并完成练习题,通过考试并非难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考虑报名参加辅导班或培训班以获得更多帮助。
如何搜集围标行为的证据
确认围标行为的证据主要涉及以下类别:(1)现场勘验和检查笔录,这些记录能够证实串通投标的具体内容和行为;(2)查获的物证和书证,例如招标方私下开启的投标方标书或串通协议等。
搜集围标行为的证据通常包括现场勘验和检查笔录,这些记录详尽地反映了现场、物品或文件的检查过程,用以发现和记录围标行为的直接证据。
在侦办围标案件过程中,警方会对嫌疑人的住所、公司或企业进行搜查,提取私下交换的投标文件或搜集与围标协议相关的书证,这些都是围标内容和行为的直接证据,扣押物证和书证是侦办此类案件的关键环节。
围标,又称串通投标,其犯罪证据的搜集方法包括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和扣押物证、书证等。
在侦办围标案件时,警方会对嫌疑人的住处、公司、企业进行现场勘验和检查,提取相关物证、书证,以证实串通内容和行为。
直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法律后果
如果直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非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或非法所得数额巨大,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直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是违法行为,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将承担刑事责任,如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非法所得数额较大,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非法所得数额巨大,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直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如果非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或非法所得数额巨大,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培训的开展频率
根据相关公开资料,银行每年至少应开展一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培训,以确保培训对象涵盖中高级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及新入职员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已于2020年9月1日经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第6次行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作为金融机构,银行和支付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培训,以提升员工的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
银行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培训,目的是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减少消费者投诉,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利益,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培训。
金融机构应根据金融消费者投诉多、风险较高的业务岗位,适当增加培训频次,确保员工具备充分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