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2024退市新规定深度解析
深交所2024年退市新规的制定,旨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新规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要点展开:财务类强制退市标准更加严格,具体而言,主板上市公司若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中显示,利润总额、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中最低值为负,并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将受到退市风险警示,若连续两年触发此标准,公司则可能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
针对沪深交易所的强制退市新规,以下是对重要条款的详细解读:新增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件,即若公司连续三年存在财务造假行为,不论金额大小,只要一年造假金额达到2亿元且占比超过30%,或两年造假金额累计达到3亿元且占比超过30%,从2024年年报起计算,将直接触发强制退市机制。
股票成交量和价格方面也设有新的规定:主板A股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500万股,创业板和科创板则需低于200万股,股票价格方面,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的股票将面临退市风险,对于财务造假行为,若被行政处罚认定持续三年及以上,或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存在严重造假行为,也将触发退市机制。
新的ST和退市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股价类退市,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将面临退市风险,以遏制股价操纵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市值类退市,主板市场市值低于5亿,创业板低于3亿的公司将面临退市,旨在清除市场中的“壳资源”,提升市场整体质量。
ST的强制退市适用情形和规则改动主要包括四类:交易类强制退市标准的完善,如市值门槛调整至5亿元(主板)、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特定数值等;财务类强制退市标准的优化,如营业收入标准从1亿元提高至3亿元,并将利润总额纳入亏损考量范围。
新国九条退市新规深度解读
新国九条退市新规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机制,提升市场整体质量,新规通过制定更为明确和严格的退市标准,推动市场实现优胜劣汰,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退市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市场效率至关重要,新国九条退市新规在吸收国际成熟市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实际情况,对退市标准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优化。
新规的推出,不仅促进了市场优胜劣汰,还加大了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完善了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要求对重大违法负有责任的主体向投资者赔偿损失。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加大退市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强制退市标准,2024年的退市新规全面完善了财务、交易、重大违法、规范类强制退市标准,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
新国九条及沪深交易所配套细则公布后,财务类ST退市新规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主板市场(股票代码60和00开头)的ST退市指标调整为年度净利润亏损与年度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同时满足,大幅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保壳难度。
2025年上市公司退市新规详解
2025年上市公司退市新规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规的出台背景是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同步修订了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并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与发布,新规旨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升。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退市新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红类ST标准,即最近一年净利润及年末未分配利润均为正,但三年分红低于年均净利润30%,且近三年累计分红低于5000万(创业板、科创板为3000万,但高研发投入公司可豁免)的主板公司将被实施ST。
2025年退市新规的退市标准具体如下:财务类退市标准,若公司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达标(主板3亿、创业板1亿、北交所5000万),或净资产为负,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警示(ST),若两年内未能改善,则将被终止上市,这一规定旨在强化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管,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