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刑法解析,枉法裁判罪与枉法仲裁罪的区别与认定标准

在探讨枉法裁判罪与枉法仲裁的区别之前,我们先来审视相关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中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则可能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与犯罪领域

从法律依据来看,枉法裁判罪和枉法仲裁罪的法律依据有所不同,枉法裁判罪主要涉及刑事诉讼领域,而枉法仲裁罪则主要涉及民事、行政审判领域,这种差异直接反映了两种犯罪发生的领域不同。

徇私枉法罪与枉法仲裁罪

在具体分析这两种犯罪时,我们可以看到,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中,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而枉法仲裁罪则是指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行为。

律师解读与构成要件

律师指出,仲裁人员不构成枉法裁判罪,因为他们不属于民事行政诉讼的审判人员,仲裁人员若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则可能构成枉法仲裁罪,枉法仲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才能构成本罪,其他人员不能构成本罪,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枉法仲裁罪的最高刑罚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的行为与法律责任

在枉法裁判罪和枉法仲裁罪中,存在一些情节严重的行为,如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毁灭证据或者篡改庭审笔录而枉法裁判等,由于隶属关系,不得不执行上级错误指令,造成错案,如果审判人员不具有枉法裁判的共同故意和行为,则不能以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仲裁法中关于枉法裁决的界定标准

在仲裁法中,枉法裁决的定义明确指出,若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违背事实,作出不公平的裁决,或者存在受贿行为,均构成枉法裁决,当事人可据此申请撤销裁决,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仲裁法中关于枉法裁决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构成枉法仲裁罪的标准

枉法仲裁罪,是指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做出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行为,枉法仲裁罪的认定标准包括:

1、行为人须是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主体是特殊主体。

2、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

3、行为人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

律师解读与枉法调解

律师进一步解释,枉法仲裁罪的客体应当是正常的仲裁活动和仲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行为,而枉法调解则是指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调解过程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做有损当事人正当、合法权益的调解行为。

新规定的认定标准与枉法裁判罪

枉法裁判罪新规定的认定标准是行为人贪赃枉法或者为达到枉法裁判的目的进行暴力取证、指使贿买证人提供伪证,如果行为人同时触犯其他罪名,如暴力取证罪、妨害作证罪等,则属于牵连犯罪,应以构成的重罪从重处罚,不实行并罚。

徇私枉法与枉法裁判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发生的场合不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发生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而徇私枉法罪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2、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而徇私枉法罪则无此项要求。

3、主体不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体是民事行政诉讼的审判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徇私舞弊与徇私枉法的区别

徇私舞弊与徇私枉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不同:徇私舞弊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而徇私枉法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2、客观行为不同:徇私舞弊是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行为,而徇私枉法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刑事枉法追诉或者枉法裁判的行为。

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的性质差异

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在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枉法裁判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错判决,情节严重者将受到处罚,而徇私枉法罪则涉及到司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了私利,对无罪者进行追诉或对有罪者包庇,或故意枉法裁判,这类行为同样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仲裁人员是否构成枉法裁判罪

仲裁人员与枉法裁判罪

仲裁人员通常不构成枉法裁判罪,因为枉法裁判罪的主体是民事行政诉讼的审判人员,如果仲裁人员在仲裁过程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则可能构成枉法仲裁罪。

申请仲裁员回避的理由

如果可能构成《刑法》上规定的枉法裁判罪,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申请仲裁员回避的理由回避的理由又称回避的条件或原因,亦即符合哪些条件才构成自行回避或申请回避的法定事由,各国仲裁法对回避的事由一般都作了列举性的规定。

法官枉法裁判的认定

弛法裁判的定义与处罚

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若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不公正裁决,即被认定为枉法裁判,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司法公正,对于情节较为轻微的枉法裁判行为,法律规定一般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该行为情节特别严重,将面临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处。

弛法裁判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

枉法裁判罪是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地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错误判决,给当事人造成损失,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和公信力的行为,枉法裁判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和信誉。

弛法裁判行为的认定

认定法官枉法裁判,首先要有枉法裁判行为,对于案件的枉法裁判,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违背事实,违背法律,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违背事实这个相信大家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就是法官在对这个案件的认定上做手脚,对事实不充分的事实进行违法认定为充分证据,或者对证据充分的证据找各种理由不予认定。

什么是枉法裁定罪

弛法裁定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

枉法裁定罪是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地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错误判决,给当事人造成损失,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和公信力的行为,枉法裁定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和信誉。

认定法官枉法裁定罪的方式

通过以下方式认定法官枉法裁定罪:故意违背事实的行为;故意违背法律的行为;在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的行为,就必然导致枉法裁定。

弛法裁定罪的具体表现

枉法裁定罪是指法官在刑事审判中,有意或者过失地违背法律规定,做出错误的判决或者裁定,致使被告人受到无辜的刑事惩罚或者轻重不当的刑事惩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

枉法裁判罪的认定标准

弛法裁判罪的认定标准

1、弛法裁判,致使公民的财产损失十万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2、弛法裁判,引起当事人及其亲属精神失常或者重伤的。

3、特大案件:弛法裁判,致使公民的财产损失五十万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引起当事人及其亲属自杀死亡的。

弛法裁判罪的构成要件

认定枉法裁判罪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1、违反法律、法规: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法律规定,如果法官在判决案件时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可能构成枉法裁判罪。

2、故意或重大过失:枉法裁判罪是一种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重大过失犯罪。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认定标准

目前我国并没有枉法裁判罪,只有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认定标准是,行为人贪赃枉法而实施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行为,或者为达到枉法裁判的目的进行暴力取证、指使贿买证人提供伪证的,又会触犯他罪如暴力取证罪、妨害作证罪等,这时属于牵连犯罪。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构成要件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弛法裁判罪的构成要件

四川良禾律师事务所申颖律师解:枉法裁判的认定要符合以下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枉法裁判必须发生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