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深度解读,我国噪声听力损失调岗标准规定及劳动者权益保障

噪声听力损失调岗标准规定详解

在现代社会,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噪声听力损失调岗标准规定,以下是对这些规定的详细解读。

1、诊断分级细致入微,以高频听阈为关键

在噪声听力损失的诊断中,高频听阈是判断听力损失程度的关键指标,根据规定,轻度噪声聋的划分界限为2640分贝,中度为4155分贝,重度则为56分贝以上,这意味着,一旦确诊为噪声聋,首要措施就是调离噪声环境,对于听力敏感者,即使听力损失轻微,也应考虑调岗,以预防进一步的听力损害。

2、职业性噪声聋的评定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的评定,主要依据语频损失来判断,若较好耳语频损失大于26dB(A),即达到轻度噪声聋的诊断起点,值得注意的是,诊断时还需考虑其他条件,对于噪声“观察对象”,除非有耳鸣症状,否则可不调离噪声工作岗位,但必须加强噪声防护,使用护耳器,如耳塞等,并定期接受听力检查。

3、噪声作业的分级标准与管理要求

噪声作业的分级标准是:存在有害声音,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噪声暴露A等效声级≥80dB的作业为噪声作业,针对不同等级,管理要求依次递进:轻度危害需改善工作环境,中度危害需在轻度基础上采取更积极措施,重度与极重度危害则应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降低风险,职业健康监护是噪声作业人员管理的关键环节。

4、职业健康检查与调岗建议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若6000Hz平均听阈≥40dB,属于噪声职业病危害,对于噪声易感者,若在噪声环境下工作1年,双耳3000Hz、4000Hz、6000Hz中任意频率听力损失≥65dBHL,则建议调整岗位。

5、员工同意与赔偿问题

根据医学常识,长期处于噪音污染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会导致听力下降,公司给员工调动岗位,必须征得员工同意,否则员工可以依法拒绝,由此产生的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对员工做出赔偿,若被鉴定为工伤,即使达不到伤残等级,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也能得到赔偿。

6、职业健康检查与医学随访

劳动者离开原岗位或原用人单位后,也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噪声听力损失,该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若两年内出现疑似职业病症状,可向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诊断。

双耳高频听阈过高语频正常可以申请调岗吗?

1、听力受损与职业病诊断

双耳高频和语频听阈提高,说明听力受损,但不一定是职业病,必须受损达到一定程度,符合职业病诊断标准规定,才能认定职业病。

2、气骨导比值与听力损失判断

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气骨导比值来判断听力损失的性质,是神经性的还是传导性的,然后才能决定下一步的治疗。

3、工伤认定与赔偿

劳动者发生疑似工伤或职业病,应要求单位出面做工伤认定,如果单位不予理睬,可以自己去劳动局申诉和做工伤认定,如果经过认定工伤,即使没有签劳动合同,单位也要负责,之后赔偿和工伤补偿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噪声作业及噪声聋的诊断标准

1、职业病噪音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确切的噪声作业史是指在工作场所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以上的噪声作业。

2、噪声性耳聋的诊断标准

噪声性耳聋属于职业病,诊断时需综合考量连续3年以上的噪声作业史、听力下降症状、纯音测听结果,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听觉损害。

3、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

鉴定原则是根据确切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型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

4、噪声聋的诊断分级

根据双耳高频段平均听阈,将噪声聋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处理原则包括调离噪声作业场所、调离敏感人群、辅助听力损失者配戴助听器,并考虑劳动能力鉴定。

噪声听力损失调岗后还需要验听力吗?

1、调岗后的听力检查

劳动者离开原岗位或原用人单位后,也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噪声听力损失,该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

2、经济补偿与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如果确实是因为工作岗位造成超标准的听力损伤,算作职业病,肯定有经济补偿,建议要么戴耳塞,要么换岗位。《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旨在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3、定期复查与听力损失管理

要看员工的工作性质,只要有听力损失就需要调岗,可以定期复查听力损失的情况,只要听力有损失要及时选配助听器,提高聆听的舒适度清晰度。

4、员工同意与合同终止赔偿

根据医学常识,长期处于噪音污染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会导致听力下降,公司给员工调动岗位,必须征得员工同意,否则员工可以依法拒绝,由此产生的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对员工做出赔偿。

工作两年后体检发现听力损失下降,怎么办?

1、噪声性耳聋与工作环境调整

这种听力属于噪音性耳聋,即使离开,已经造成的听力损失是无法恢复正常的,最好还是换一个工作环境,避免在有噪声的地方工作,以避免再次的伤害。

2、员工同意与合同终止赔偿

根据医学常识,长期处于噪音污染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会导致听力下降,公司给员工调动岗位,必须征得员工同意,否则员工可以依法拒绝,由此产生的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对员工做出赔偿。

3、职业病鉴定与工伤认定

在工厂工作了快四年,每年都体检,今年体检发现双耳听力有问题,如果是工作场所噪音造成的话,应先申请职业病鉴定,确诊为职业病之后,才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4、噪声作业体检与改进措施

在噪声作业体检中若发现高频听力损失,用人单位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通过改进工艺、采取隔声、吸声、消声、减震等措施来控制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噪声敏感者需调离噪声作业环境,其他高频听力损失者亦调离噪声作业岗位。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