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滥用职权罪解析,定义、构成要件、认定标准及预防措施

一、滥用职权罪的定义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此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属于典型的职务犯罪。

二、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滥用职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基础,任何滥用职权的行为都会对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造成破坏。

2、客观要件

滥用职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故意逾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

违反规定处理公务,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在处理公务过程中,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

3、主体要件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

4、主观要件

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仍然故意为之。

三、滥用职权罪的认定标准

1、客体要件

行为是否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如果行为未对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造成破坏,则不构成滥用职权罪。

2、客观要件

行为是否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如果行为未造成重大损失,则不构成滥用职权罪。

3、主体要件

行为人是否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行为人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则不构成滥用职权罪。

4、主观要件

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如果行为人不是故意滥用职权,则不构成滥用职权罪。

四、滥用职权罪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的处罚如下:

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滥用职权罪的预防措施

1、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

3、严格执行公务程序,防止滥用职权;

4、对滥用职权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滥用职权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我们要从多方面加强预防,防止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