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婚姻自主与法律边界,包办与买卖婚姻的区别解析

在探讨婚姻的自主与自由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这两个概念,它们虽然紧密相关,但并非等同,包办婚姻并不必然等同于买卖婚姻,而买卖婚姻则必然包含包办婚姻的要素。

我们需要明确两者的构成要件,包办婚姻的核心在于违背当事人的意志,对婚姻当事人实行包办强迫,而买卖婚姻,除了包含包办强迫的要素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借此索取财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中,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买卖婚姻是指婚姻关系以外的第三者,如父母或其他亲属,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缔结的婚姻,而包办婚姻,则是指第三方违反婚姻自主原则,强迫他人进行婚姻的行为,这里的第三方,不仅包括父母,还包括其他可能对婚姻当事人施加影响的第三方,由此可见,包办婚姻并不一定等同于买卖婚姻。

从法律实践的角度来看,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都是不合法的,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1条的规定,买卖婚姻属于可撤销的婚姻,这意味着,只要婚姻是因胁迫而缔结的,当事人都可以在事后撤销婚姻。

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是合法的吗

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虽然不是无效婚姻,但它们并不一定就是合法有效的婚姻,从审判实践来看,买卖婚姻一定是包办婚姻,而包办婚姻通常是第三人胁迫的结果,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这种因胁迫而缔结的婚姻是可以撤销的,也就是说,这类婚姻原则上是可撤销婚姻。

我国《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这意味着,任何形式的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以及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法律还明确禁止借婚姻之名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等行为。

北京市盈科(惠州)律师事务所的罗利民律师指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我国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孩子有自由选择婚姻的权利,父母不能包办婚姻,一切违背当事人意愿的婚姻都是违法的。

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有区别吗

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包办婚姻是由第三方,如父母,违背婚姻自由原则,无视双方意愿,强行干涉他人的婚姻,而买卖婚姻则是第三方,同样包括父母,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直接目的,强行包办他人婚姻。

买卖婚姻是指婚姻关系以外的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缔结的婚姻,而包办婚姻是婚姻关系以外的第三人违反婚姻自由原则,违背婚姻当事人意愿,强迫其缔结的婚姻,尽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它们都违反了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不受法律所保护。

如何认定买卖婚姻

买卖婚姻的认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买卖婚姻的目的是以获取财物为主要动机,通过强制性手段包办的婚姻,这种婚姻形式在法律上被视作可撤销的婚姻。

根据《婚姻法》第十一条规定,因被胁迫而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1年内提出。

在实践中,如果包办婚姻不是出于财产上的动机或目的,但包办者在客观上确实从中取得了大量财物的,则应认定为买卖婚姻。

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是一样吗

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买卖婚姻是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而包办婚姻可能源于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婚姻的急切关注,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两类婚姻均非当事人自愿决定,因此均属非法。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买卖婚姻属于可撤销的婚姻,这意味着,只要婚姻是因胁迫而缔结的,当事人都可以在事后撤销婚姻。

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都是违法婚姻,两者均违反了婚姻自由的原则,违背了婚姻当事人的意愿,在实践中,如果包办婚姻不是出于财产上的动机或目的,但包办者在客观上确实从中取得了大量财物的,则应认定为买卖婚姻。

父母包办婚姻是骗婚罪吗

父母包办婚姻并非骗婚罪,骗婚罪是通过骗婚的手段进行财产的诈骗,也就是说婚姻的实行是一种诈骗的手段,但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不属于骗婚的范畴,不能按照骗婚罪进行处罚。

父母包办婚姻行为本身并不构成骗婚罪,但违反了婚姻自主原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了解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讨论此类问题时更加清晰和准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支持和保护婚姻自主权利,以法律为依据,维护个体的婚姻自由与尊严。

在实践中,如果父母违反当事人意愿,通过暴力手段强行介入其婚姻生活时,将会被视为对个人婚姻自由权的严重侵犯,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