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民法典婚假晚婚新规解读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实施,婚假和晚婚假的相关规定也发生了变化,以下是对2021年民法典婚假和晚婚假的新规定及其背后的意义进行详细解读。
一、民法典婚假规定
1. 法定婚假:根据《民法典》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对于按照法定婚龄(女性20周岁,男性22周岁)结婚的职工,享有3天的婚假,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婚姻关系的尊重和保障。
2. 晚婚假取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符合晚婚年龄(女性23周岁,男性25周岁)的职工,不再享有晚婚假奖励,这意味着,晚婚职工与法定婚龄结婚的职工享有相同的婚假待遇,即3天。
3. 路程假:对于结婚双方不在同一地工作的职工,可以根据路程的远近,额外给予路程假,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异地职工的关怀,旨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二、婚姻法废止与晚婚假取消
随着《民法典》的实施,原有的《婚姻法》被废止,在2015年12月27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张表示,新的计生法修正案取消了晚婚晚育的限制,晚婚假正式取消,这一举措意味着,晚婚不再是享受特殊待遇的标志,而是回归到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即保障婚姻自由和婚姻平等。
三、职工婚假待遇
根据《民法典》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按法定婚龄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这些规定旨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晚婚假取消的时间与原因
一、劳动法晚婚假取消
根据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晚婚晚育夫妻将不再享有晚婚假、晚育假,这一修正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结构。
二、山东晚婚婚假取消
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开放,国家从计划生育逐步走向鼓励生育,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全面两孩政策元旦就可以开始实施,同时草案删除了晚婚晚育假。
三、晚婚假取消的法律依据
晚婚假已经于2016年1月1日取消,这一决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这些法律规定了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以及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2024年婚假新规定及地区差异
一、上海市婚假规定
根据2024年的新规定,上海市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天,这意味着,上海市的公民在2024年可以享受总共10天的婚假,这一规定体现了上海市对婚姻关系的重视,以及对职工福利的关心。
二、北京市婚假规定
北京婚假2024年新规定:按法定婚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这一规定与国家法定婚假规定保持一致,体现了对异地职工的关怀。
三、江苏省婚假规定
2024年新规定江苏婚假13天,江苏婚假规定: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3天婚假加上《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额外10天婚假,这一规定体现了江苏省对婚假政策的灵活调整,旨在更好地满足当地职工的需求。
2023年婚假法定规定及新变化
一、2023年国家法定婚假规定
2023年国家法定婚假具体如下: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
二、结婚假三天2023年新规定
符合结婚法定结婚年龄的夫妻能够依法享有3天的婚假,如果双方异地结婚时不在一起公司会根据距离远近酌情给予路程假,不过这还得看公司如何,婚登记提交的证件:本人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一代二代均可),本人无配偶。
三、2023年婚假最新规定
2023年婚假最新规定为:法定婚假期限为三天,根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夫妻办理结婚登记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7日假期,合计10天,根据路程远近给路程假,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休婚假需满足的两个条件: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
通过以上对2021年民法典婚假晚婚、晚婚假取消、2024年及2023年婚假新规定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婚假政策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旨在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婚姻关系的尊重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