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刑法修正案下的坦白制度,从酌定量刑到法定情节的变迁与影响

在我国刑法实践中,坦白从宽原则是对犯罪嫌疑人或罪犯自愿坦白罪行的一种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司法政策。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及相关修正案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备自首情节,但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若因其如实供述避免了特别严重后果的发生,还可以减轻处罚。律师指出,坦白虽不是法定的从轻情节,但已成为酌定量刑的重要依据。这一政策旨在鼓励犯罪嫌疑人悔过自新,规范侦查过程中的取证行为,确保审判阶段的量刑更加统一公正。律师提醒,坦白与自首有明确区别,自首是法定的从轻情节,而坦白则属于酌情考量。

坦白从宽的量刑

1、犯罪后坦白的处理是按照原来的所判刑罚进行从轻或者减轻处理。因为根据我国《刑法》当中的67条第3款明确的规定,如果存在着坦白的情况是可以进行从轻处理的。坦白和自首相对来说是不一样的。 犯罪后坦白的处理是怎么样的?犯罪后坦白的处理是按照原来的所判刑罚进行从轻或者减轻处理。

2、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坦白从宽”很容易成为一种诱供的手段。将刑事政策法律化,能够对获取口供起规范作用。在审判阶段,坦白作为一种酌定的量刑情节,完全依靠法官的经验,造成量刑的不统一。将酌定情节法定化,可以使量刑更加统一。

3、坦白从宽是法院或检察院对职务犯罪案件用于量刑的情节认定内容。一般用于警察或律师对于犯罪嫌疑人说的。没有犯罪事实,交代了也不是坦白,不承认也不叫抗拒。从宽或从严,必须以法律为根据。

4、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坦白从宽”很容易成为一种诱供的手段。将刑事政策法律化,能够对获取口供起规范作用。在审判阶段,坦白作为一种酌定的量刑情节,完全依靠法官的经验,造成量刑的不统一。将酌定情节法定化,可以使量刑更加统一。

坦白属于酌定量刑还是法定量刑情形

1、法律主观:坦白属于酌定量刑,坦白虽然不是法定的从轻情节,但作为一种酌定的从轻情节。 我国 刑法 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即 自首 是法定从轻情节。但没有明确规定坦白是否可以从轻处罚。

2、法律分析:将坦白由原来司法实践中的酌定量刑情节上升为法定情节,对坦白的内容及从宽处罚的力度分别作出明确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3、坦白是法定量刑情节,依据《《刑法》修正案(八)》中第八条明确指出将坦白由原来司法实践中的酌定量刑情节上升为法定情节,对坦白的内容及从宽处罚的力度分别作出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4、坦白原为酌定量刑情节,《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第67条第3款,使坦白成为法定量刑情节。 根据本款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犯罪后坦白的处理是怎么样的

1、正文:坦白从宽的基本原则: 坦白从宽原则是我国刑法司法实践中的一项处理原则,对于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犯罪事实被揭示之前能够自愿坦白,积极悔过,可以在刑罚的量刑上获得一定的减轻。

2、坦白的法律效果有: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处罚;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坦白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处罚;犯罪后坦白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处罚。

3、坦白属于酌定量刑,坦白虽然不是法定的从轻情节,但作为一种酌定的从轻情节。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即自首是法定从轻情节。但没有明确规定坦白是否可以从轻处罚。

4、坦白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对于坦白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处罚;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后坦白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处罚。坦白和自首的区别:量刑标准不同。自首是法定的量刑情节,而坦白仅是酌情量刑情节。

5、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修正后的《刑法》第67条第3款确立了坦白制度:“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结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因此,坦白的量刑原则综合起来就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坦白属于酌定量刑还是法定量刑情形

1、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本人罪行的,是坦白。自首与坦白所反映的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序不同,换言之,自首更能说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减轻。基于同样的理由,自首是法定的从宽量刑情节,坦白是酌定量刑情节。 准确区分自乎与坦白的界限,是正确认定自首不可回避问题。

2、法律分析:将坦白由原来司法实践中的酌定量刑情节上升为法定情节,对坦白的内容及从宽处罚的力度分别作出明确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3、法律主观:坦白属于酌定量刑,坦白虽然不是法定的从轻情节,但作为一种酌定的从轻情节。 我国 刑法 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即 自首 是法定从轻情节。但没有明确规定坦白是否可以从轻处罚。

4、坦白虽然不是法定的从轻情节,但作为一种酌定的从轻情节。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即自首是法定从轻情节。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5、坦白是法定情节吗 坦白是法定量刑情节,依据《刑法修正案》中第八条明确指出 将坦白由原来司法实践中的酌定量刑情节上升为法定情节,对坦白的内容及从宽处罚的力度分别作出明确规定。法定应从轻处罚的情节有哪些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坦白属于酌定量刑,因为刑法当中规定的法定的量刑情节当中,并不包括坦白这样的一种情节,所以它属于酌情量刑的,因为对此进行一个从轻的处理的话,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利益,当然具体的话也需要进行一个具体的分析来判断。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什么意思

1、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这是一句法律原则上的表述,主要是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态度和政策宣示。其中,“坦白从宽”指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陈述、积极配合调查,可以依法获得宽大处理;而“抗拒从严”则意味着对于拒绝交代、阻挠调查的行为,将依法予以严厉处理。

2、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前一句是坦白从宽,这是因为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如实讯问,或者拒绝交代罪行,就会从严惩处。

3、从字面上理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包含两个方面的政策意义:“坦白”是指嫌疑人如实审讯人员的提问,一个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如果主动坦白就会获得从宽处理:“抗拒”则是指不如实讯问,如果抗拒不交代,将被从严惩处。但实际上,这个口号与现行法律规定和法律理念并不相符。

4、【词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拼音】tǎn bái cóng kuān,kàng jù cóng yán【解释】坦白:无隐瞒。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造句1:对待犯错误的人,我们历来都是按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给出路,网开三面的原则办事的。造句2:党的一贯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5、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指在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审讯时,如果其主动交代罪行,积极配合调查,就可以得到从宽处理;而如果其拒绝交代罪行,抗拒调查,就会受到从严处理。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主动认罪,以便尽快查明案情,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6、“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中国的一条刑事政策,即对于彻底如实地交代其犯罪事实的犯罪分子要从宽处理,对于拒不如实交代其犯罪事实的,要从严处理。坦白与抗拒,必须以犯罪事实的存在为前提。坦白从宽是法院或检察院对职务犯罪案件用于量刑的情节认定内容。一般用于警察或律师对于犯罪嫌疑人说的。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