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第七十一条释义
《专利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明确了专利侵权赔偿的原则,规定侵权赔偿应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当实际损失或侵权所得难以确定时,可以参考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赔偿额,这一规定旨在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赔偿数额的确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在诉讼过程中,专利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专利法》第七十一条进一步提供了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包括依据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非法获利,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确定,这些规定旨在为专利权人提供充分的救济措施,确保其权益不受侵犯。
第七十一条还涉及专利无效宣告的撤回问题,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无效宣告请求作出决定前,请求人可以撤回其请求,一旦请求被撤回,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程序即告终止,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同时也保证了专利审查程序的效率。
专利侵权怎么赔偿
专利侵权赔偿的标准主要依据《专利法》第六十条的规定,赔偿金额应以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非法获利为基准,当实际损失或非法获利难以直接计算时,可以参考专利使用费的合理倍数来确定赔偿数额,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包括被侵权产品销售量的减少与合理利润的乘积,或侵权产品的市场总额与合理利润的乘积,以及侵权人的营业利润等。
赔偿金额也可以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来确定,但通常不超过三倍,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可以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的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或者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来确定赔偿数额。
在难以计算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合理许可费赔偿的方法,即根据权利人将其知识产权许可给他人使用所能获得的许可费来计算赔偿金额,若以上方法都无法确定具体赔偿金额,法院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合理范围内判断并确定适当的赔偿金额。
专利侵权的赔偿应按照实际损失或侵权所得、许可实施费的合理倍数的顺序进行赔偿,若具体金额难以确定,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判决赔偿金额在3万元到500万元之间。
专利被侵权后怎么维权
当专利权人发现其专利被侵权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维权: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对其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若侵权行为构成犯罪,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专利权人也可以选择通过协商解决侵权问题,既可以自行与侵权方协商,也可以委托调解机构进行调解,协商成功后,双方应签订和解或赔偿协议,若协商不成,专利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还可以请求侵权行为地的专利机关或侵权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的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侵权行为,若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与和解、行政裁决或协调,以及向法院起诉,专利权人在发现侵权行为后,可以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如何理解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一条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一条对专利无效宣告审查程序的终止情形进行了规定,具体包括:无效宣告请求人在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决定前撤回其请求,或者其无效宣告请求被视为撤回;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专利无效的手续办理完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根据《专利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应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非法获利来确定,若这些损失或获利难以评估,则可以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确定赔偿数额,对于故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情况,赔偿数额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一至五倍。
第七十一条还规定,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无效宣告请求作出决定前,请求人可以撤回其请求,这意味着,如果甲乙双方都申请了专利,甲的专利实际上已经存在,乙在发现后申请专利复审,但后来又发现甲的专利确实不存在,此时乙可以撤回其无效宣告请求,审查程序随之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