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立案和起诉有何不同
1、在民事诉讼中,律师并没有直接代为立案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后,法院会对起诉状进行立案审查,律师在接手案件后,可代为提交起诉状及相关材料,但立案的决定权在法院,起诉时,律师需要准备起诉状、律师委托书以及必要的证据材料。
2、律师函与起诉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出单位不同,律师函由律师事务所发出,而法院传票则由法院发出;性质不同,收到法院传票意味着已进入诉讼程序,而收到律师函并不一定代表已进入诉讼阶段;用途不同,律师函通常用于起诉前的协商、沟通、警告或敦促履行义务等。
3、关于判决书、调解书或裁定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 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经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若还需延长,需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律师接案后起诉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1、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应当在七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若不符合起诉条件,应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通常情况下,收到律师函后的12天左右,对方可能会提起诉讼,法院在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收到后应在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若被告提出答辩状,法院在收到后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影响法院审理。
3、一般情况下,律师接案后至起诉,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是第一次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案件,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
4、收到律师函多久会提起诉讼,取决于对方是否决定起诉,收到律师函并不一定意味着会被起诉,关键看对方的决定。
5、律师接案后一个月内可以提起诉讼,对于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起诉状与律师函的区别是什么
1、律师函的目的是为了中断诉讼时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提出警示,表明已有律师介入,诉讼的可能性增大,从而促使对方认真对待,而起诉则是在律师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采取的法律行动,律师函,也称为律师信,是律师接受委托人就特定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并提出要求的专业法律文书。
2、尽管律师函和起诉都是法律手段,但二者有显著区别,律师函是当事人之间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不直接涉及法院的审判程序;而起诉则是将争议提交给法院,由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决。
3、律师函仅是告知对方的态度和诉求,不是起诉书,也不是判决书,收到律师函后,应积极应对,与对方协商解决,否则,对方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诉讼行动。
4、自己撰写诉状与请律师撰写的区别在于,律师撰写的诉状通常更专业,更能准确表达当事人的诉求,在我国,民事起诉状可以自行撰写,也可以委托律师代理。
5、起诉书是检察机关对刑事被告人提起公诉,请求法院进行实体审判的法律文书,与律师函有本质区别。
民事诉讼中律师代为立案需要哪些手续
1、在民事诉讼立案时,需要提交民事起诉状,根据被告人数准备相应的副本,需要提交主要证据材料的复印件,并根据被告人数确定副本数量,还需要提供原告和被告的身份证明,如果委托他人诉讼,则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和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并查验原件。
2、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需提交身份证件、推荐材料和当事人属于该社区、单位的证明材料;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需提交身份证件和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证明材料。
3、立案所需的材料包括:民事起诉书(根据被告人数准备相应副本)、主要证据材料目录及复印件、原告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并提供原件供查验)。
4、律师代理立案时,需向法院提交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材料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需提交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所介绍信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若代理人是当事人的近亲属,则需提交身份证件和与委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5、立案庭通常要求提供的材料包括:起诉状(原件一份,每个被告副本若干)、原告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证据复印件一份(如借条、合同等)、填写送达回证、当事人地址确认书、受理案件通知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