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未出庭能否进行开庭审理
1、法院在开庭审理前,应依法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若未经通知擅自开庭,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若律师已签收法院的开庭通知书,即视为法院已通知当事人,若律师未能及时告知当事人,这并不构成法院的违法行为。
2、在开庭宣判阶段,律师可以选择不出庭参与,律师作为当事人的辩护人,本应出庭为当事人进行辩护,但如果法院开庭仅是为了宣判,此时案件的一审庭审环节已结束,律师无需再进行辩护。
3、在涉及身份关系的诉讼中,如离婚、收养等,当事人必须亲自出庭,而对于一般财产性案件,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出庭,自己则无需到场。
法院未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擅自开庭的处理方式
1、法院无需通知家属开庭时间,因为家属并非诉讼参与人,无论是民事、行政还是刑事案件,法院只需通知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应在开庭前三天通知当事人。
2、若法院未通知当事人擅自开庭,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若律师已签收开庭通知书,则视为法院已履行通知义务,即使律师未通知当事人,法院也不算违法。
3、缺席判决是指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未到场,法院依法继续审理并作出判决,法院会对已到场的当事人进行询问、证据核实和意见听取。
4、关于开庭时间的规定,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明确指出,法院应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案件,还应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及开庭时间、地点。
委托律师打官司本人是否需要出庭
1、委托律师打官司,开庭时本人不一定需要到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等涉及人身关系的案件当事人需亲自出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离婚等涉及人身关系的案件当事人必须出庭,其他诉讼案件,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等代理人代为出庭,只需出具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权限。
3、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全权处理官司事务,无需亲自出面,除非涉及赡养、抚养、扶养义务或案情需要被告亲自说明,否则被告无需到庭,对于未成年的被告,如果其法定代理人必须到庭,且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法院可以采取拘传措施。
4、委托律师打官司是否需要本人出庭,取决于案件性质,涉及人身关系的案件,如离婚,即使有律师代理,当事人仍需出庭,除非本人无法表达意愿,否则通常需要亲自出庭。
5、必须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在离婚案件中,即使有诉讼代理人,当事人(除非无法表达意愿)通常仍需出庭,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应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开庭宣判时律师不出庭辩护是否合理
1、被告委托律师后,律师可以选择不出庭,根据法律规定,律师可以代理出庭处理相关事宜,具体情况下,双方可签订代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开庭时律师不出庭,对判决结果的影响较小,若原告或被告不出庭,可能会影响判决结果,原告不出庭通常按撤诉处理,被告不出庭则可能进行缺席判决。
3、开庭宣判时,律师可以不出庭辩护,宣判阶段,案件已进入一审尾声,无需辩护,但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在收到判决书后15天内提起上诉。
4、律师不让当事人出庭是不合法的,律师和当事人共同出庭,有利于案件审理,当事人应按照法院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准时出庭,避免迟到。
5、律师应出庭为委托人辩护,无正当理由不出席属失职行为,但在仅宣判的情况下,无需辩护,律师的辩护职责主要是为当事人提供无罪或轻罪的辩护,多数情况下,律师的辩护对案件结果至关重要。
6、律师不出庭是否违法,法律上没有统一规定,律师应根据法律服务合同履行义务,若合同约定可不出庭,则律师不出庭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