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樽律所】香港律师英文叫什么

在香港法律界,执业律师的英文称谓有着明确的规范。根据香港法例,正式注册的律师通常被称为"Solicitor",而具备高等法院出庭资格的律师则称为"Barrister"。这两种称谓反映了香港普通法体系下律师职业的分工传统,与英国及部分英联邦国家的律师分类方式一脉相承。

具体而言,"Hong Kong Solicitor"专指处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律师,包括合同起草、产权转让、婚姻继承等日常法律服务。这类律师占香港法律从业者的八成以上,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客户并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要成为香港Solicitor,必须通过PCLL法学专业证书课程并完成两年实习期。

而"Hong Kong Barrister"特指大律师或诉讼律师,主要负责法庭辩护和出具法律意见书。他们通常通过律师事务所转介案件,不直接对接客户。香港Barrister需加入香港大律师公会,并在执业初期经历为期一年的"实习大律师"阶段。著名的香港终审法院案例显示,超过90%的上诉案件由资深Barrister代理。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回归后仍保留"Solicitor"和"Barrister"的英文称谓体系。在法律文件署名时,Solicitor会注明"HKSAR Solicitor",Barrister则标注"Barrister-at-law"。这种专业称呼的区别对涉外法律服务尤为重要,能帮助国际客户准确识别律师的专业领域。

对于想查询香港律师资质的人士,可通过香港律师会官网验证"Solicitor"资格,或通过大律师公会名册确认"Barrister"身份。两地联营律师事务所中,"Hong Kong Solicitor"与内地律师的合作尤为密切,在处理跨境并购等业务时往往需要联合署名。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Hong Kong Barrister"参与国际仲裁的案件数量显著增长。最新统计显示,香港登记的1300余名执业Barrister中,约三成具备处理跨境争议的丰富经验。了解这些专业称谓的区别,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获取符合需求的香港法律服务。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