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明确赠与一方子女的财产认定,是婚姻家事案件中常见的争议焦点。民法典第1063条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明确规定为个人财产,但实务中如何把握"明确赠与"标准往往存在分歧。
去年某地法院审理的典型案例值得参考:王先生父母在其结婚后转账200万元用于购房,转账备注栏特别注明"赠予王某个人购房款"。离婚诉讼中,这份带有明确赠与意思表示的银行凭证成为关键证据,最终法院判定该笔款项属于王先生个人财产。
笔者认为要构成有效的父母明确赠与一方需要同时满足以下要件:1. 采用书面等可追溯的形式;2. 排除夫妻共有的意思表示必须清晰;3. 最好辅以资金专项使用的证据链。比如可以在赠房时同步签署《房产单独赠与确认书》。
实务操作建议:1. 大额赠与务必通过银行转账并备注用途;2. 不动产登记时可申请注明"单独所有";3. 避免使用模糊表述如"给孩子们"。值得思考的是:如果父母出资装修婚后房产却未明确归属,这笔投入该如何认定?
需要特别注意,实践中很多案件败诉就是因为父母明确赠与一方的意思表示不够规范。值得思考的是:如果父母出资装修婚后房产却未明确归属,这笔投入该如何认定?
需要特别注意,实践中很多案件败诉就是因为父母明确赠与一方的意思表示不够规范。例如2022年上海某案中,父母虽在购房合同签字但未作特别声明,最终被推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总结来说,要使父母明确赠与一方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做到"三个到位":意思表示到位、形式要件到位、证据保存到位。这是防范子女婚姻风险最有效的法律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