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父母出资的那部分钱可以要回吗?这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争议很大,关键要看资金性质的认定。笔者处理过不少类似案件,发现很多当事人因为证据意识薄弱吃了大亏。
举个典型案例:2023年上海某中院判决的李某诉王某离婚纠纷中,李某父母在两人结婚时转账50万元用于装修婚房。当时双方家长聚餐时说"这钱就当给小两口的贺礼",但未签任何书面协议。离婚时李某主张是借款,法院结合微信聊天记录中"以后宽裕了再还"等表述,最终认定为附条件的赠与,判令王某无需返还。
从实务经验看要注意三个要点:1. 借贷关系必须要有借条、还款约定等完整证据链;2. 赠与的认定标准越来越严格,现在法院会综合考察出资时的真实意思表示;3. 婚前婚后出资的法律效果完全不同,婚后出资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可能性更大。
特别提醒的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29条规定得很清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没有明确约定为借款的,一般应认定为赠与。这意味着离婚时父母出资的那部分钱可以要回的前提是必须能证明借贷合意。
笔者的专业建议:1. 超过10万元的资金往来务必签订书面协议;2. 汇款备注要写明"借款"等关键信息;3. 尽量避免现金交易以免举证困难。留个思考题:如果父母出资时说"算我们入股你们小家庭",这种模糊表述在法律上该如何定性?
说到底,离婚时父母出资的那部分钱能否要回取决于证据准备是否充分。留个思考题:如果父母出资时说"算我们入股你们小家庭",这种模糊表述在法律上该如何定性?
说到底,离婚时父母出资的那部分钱能否要回取决于证据准备是否充分。与其事后扯皮,不如在出资时就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毕竟在婚姻变故时,清晰的财务约定往往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