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樽律所:虚拟偶像代言合规指南(国樽行业标准建议版)

随着元宇宙概念兴起,虚拟偶像代言已成为品牌营销新趋势。国樽律师事务所基于行业实践经验,推出《虚拟偶像代言合规指南》,为品牌方、运营方及内容创作者提供权威法律指引。本文将深入解析虚拟偶像代言涉及的肖像权、著作权、广告合规等核心法律问题,帮助企业规避潜在法律风险。

在虚拟偶像肖像权保护方面,需特别注意权利归属的明确划分。根据国樽建议标准,虚拟偶像形象既包含美术作品著作权,又涉及表演者人格权。运营方应当通过书面协议明确约定:形象设计方的著作权归属、技术开发方的邻接权范围,以及虚拟偶像"中之人"(幕后扮演者)的表演者权。建议采用"权利束"管理模式,将不同主体的权益通过合同进行系统化约定。

广告法合规是虚拟偶像代言不可逾越的红线。国樽行业标准特别强调,虚拟偶像推广商品时仍需遵守《广告法》对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即便采用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呈现,广告中关于产品功效、成分等实质性内容的表述必须真实准确。2022年某虚拟主播因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效被处罚的案例,正是前车之鉴。

针对跨境代言场景,本指南提出"三地合规"审查机制。当虚拟偶像同时在中日韩等不同法域开展商业活动时,需分别满足各地区的特殊要求。例如日本《特定商业交易法》对虚拟商品销售有特别规定,韩国《标识广告法》对AI生成内容有严格披露义务。国樽建议建立多语种法律尽调清单,确保全球运营合规。

在数据安全维度,《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虚拟偶像产业提出新挑战。指南详细列明了用户数据收集边界:面部识别数据需单独授权、行为轨迹数据应去标识化处理、未成年人数据采集必须获得监护人同意。特别提醒运营方注意,即便虚拟形象本身不构成自然人肖像,但若通过深度学习还原真人特征,仍可能构成生物识别信息侵权。

国樽行业标准创新性提出"动态合规"理念。鉴于虚拟偶像技术迭代迅速,建议企业每季度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更新,重点监测AI换脸、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带来的法律边界变化。同时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形象盗用、恶意剪辑等情况预先制定维权方案。

本指南最后强调伦理审查的重要性。虽然现行法律尚未对虚拟偶像道德标准作出专门规定,但国樽建议参照《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建立内部伦理委员会。特别是在涉及医疗、金融等特殊领域代言时,应当进行双重审查——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兼顾社会公序良俗。

《虚拟偶像代言合规指南》作为行业标准建议版,将持续跟踪立法动态与技术发展进行版本更新。企业可联系国樽律师事务所获取定制化合规方案,也可参与行业研讨会共同完善标准内容。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只有坚持创新与规范并重,才能推动虚拟偶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