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房产纠纷中最棘手的,莫过于父母出资购房的分割问题。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和第1063条,关键要看三点:1. 购房时间(婚前还是婚后);2. 产权登记情况;3. 父母出资时的真实意思表示。笔者处理过大量类似案件,发现很多夫妻对"父母买的房怎么分割"存在严重误解。
举个虚构但典型的案例:2020年张先生父母支付200万首付购买婚房,登记在张先生个人名下,婚后夫妻共同偿还贷款80万。2023年离婚时法院判决:1. 房屋归张先生所有;2. 需补偿配偶已还贷款及对应增值部分约120万。这个判决体现了法律对婚前财产与婚后共同财产的区别对待。
实务中需特别注意这些细节:1. 父母汇款备注"借款"还是"赠与"可能改变案件性质;2. 装修、家电等附加投入也要计入分割范围;3. 农村自建房因缺乏产权证更易产生争议。笔者建议遇到此类纠纷时,首先要做的是调取完整的银行流水和购房合同。
思考题:如果夫妻离婚时,父母突然主张当初的购房款是借款而非赠与,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认定?
最后强调下解决离婚房产纠纷的核心原则:对于父母买的房怎么分割的问题,不能简单看表面登记情况,必须结合资金流向、居住事实、家庭协议等多维度证据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