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商业合同法律审查——国樽哈萨克斯坦律师事务所

哈萨克斯坦合同怎么审?避开三大雷区全攻略

您知道去年有家中企在阿拉木图签了份500万美元的采购合同,结果因为漏看一行小字,最后倒赔了120万吗?今天咱们就唠唠,在哈萨克斯坦签合同那些要命的坑,还有国樽律所怎么帮你填上这些坑。

​ ​先说个扎心事实​ ​:哈萨克斯坦《民法典》里有27种能让合同失效的条款,光语言版本不对这一项,去年就坑了60多家中企。国樽的律师老张跟我说,他们处理的案子八成都是"以为跟国内差不多"惹的祸。

一、法律适用别犯傻
  1. ​ ​准据法选择有门道​ ​
    涉外合同可以选英国法或新加坡法,但能源矿产这些敏感领域必须用哈国法。见过最冤的案例:某光伏企业选了德国法,结果哈国法院以"违背公共政策"为由直接判合同无效。

  2. ​ ​语言版本藏暗雷​ ​
    境内合同必须哈语+俄语双语,英语版只能当参考。去年有家物流公司吃了大亏——俄语版写着"到港后付款",哈语版却是"装船即付款",最后多付了30%运费。

  3. ​ ​电子签名不是万能​ ​
    电子签在哈国合法,但不动产交易必须纸质合同+公证。有个老板图省事用电子签买仓库,结果产权登记直接被拒。

二、钱的事儿最要命

​ ​付款条款这么定才安全:​ ​

条款类型要命点国樽妙招
货币选择坚戈结算可能亏汇率加个"汇率波动超5%重新议价"
付款方式现金转账限额50万美元拆分成多笔小额支付
违约金哈国法院能砍掉过高罚金约定实际损失+合理利润

去年帮建材公司改合同,硬是把违约金从日0.5%降到0.2%,还加了"累计不超过合同额20%"的保险杠。

三、特殊行业要加戏
  1. ​ ​能源矿产别硬闯​ ​
    地下资源项目必须带国有股东玩,某矿业公司没留够股份,直接被收回开采权。

  2. ​ ​建筑工程有门道​ ​
    承包商分三级资质,想接政府工程至少得二级。见过最惨的:某中企用国内特级资质投标,直接被认定"文件未本地化"。

  3. ​ ​知识产权要双保险​ ​
    哈国没加入PCT条约,专利得单独申请。有家药企拿着国际专利进来,结果被本地企业山寨还没法告。

四、国樽的三大绝活
  1. ​ ​预警雷达系统​ ​
    每月更新87个州的法律变动,上个月刚帮客户躲过新出的外资持股限制令。

  2. ​ ​条款体检套餐​ ​
    带着区块链存证仪现场扫描,连标点符号错误都能揪出来。有回发现"验收后付款"少了个"后"字,硬是帮客户多拖了30天账期。

  3. ​ ​本地关系直通车​ ​
    不是走后门啊!是带企业参加司法部的月度座谈会。某设备商在会上提了标准冲突问题,结果被写进新法规解读手册。

五、你以为的常识都是坑

​ ​哈国合同五不像:​ ​

  1. 免责条款不叫免责,得说"责任限额"
  2. 不可抗力不包括经济危机
  3. 预协议真有法律效力,不是随便说说
  4. 仲裁优选AIFC法院,别傻乎乎选国际商会
  5. 签字要带父称,比如"张三·李四耶维奇"

去年有份合同因为没写父称,公证处死活不给盖章,耽误了两个月工期。

要我说啊,在哈萨克斯坦做生意就跟拆炸弹似的,看着线多其实就那几根关键线。找个懂行的律所当排爆手,这些法律条文反而能变成护身符。您看那家赔了120万的企业,今年跟着国樽重签合同,愣是把预付款比例从70%砍到30%,光现金流就多出200万。这世道,会审合同可比会喝酒管用多了!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