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剖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生活垃圾收集现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采用混合收集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收集方式:
1. 容器式收集:在固定地点放置收集容器,服务时间覆盖一天中的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常见的收集容器类型包括桶式和厢式,街道两侧和公共场所设置的果皮箱也属于容器式收集。
2. 随手捡拾:鼓励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捡拾垃圾,提高环保意识。
3. 定点投放:在居民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点设置定点投放点,方便市民投放垃圾。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 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堆肥和焚烧的比例较低,这种处理方式已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改进和升级。
2. 产业政策尚不够明确:政府管理部门已意识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但相关的产业政策尚不够明确,为了更好地解决垃圾处理设施不足的问题,需要出台更加具体和有效的政策指导。
三、垃圾处理问题分析
1. 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很低: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对垃圾处理的投入,但目前的处理设施仍然不足,导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偏低,这一问题需要迫切解决,以减轻垃圾对环境的压力。
2. 处理手段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目前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堆肥和焚烧的比例较低,填埋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和城市生活环境。
3.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回收率低、资源流失严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4. 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浪费土地资源、填埋区产生危险因素多、填埋区渗漏液处理成本高以及后续管理时间过长等问题。
5. 垃圾分类要求高、有氧分解产生渗漏与气体污染是垃圾堆肥处理方式的不足,垃圾焚烧发电方式会因金属焚烧产生有毒气体,以及重金属飞灰等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6. 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后续处理难度大: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很低,处理手段落后。
7. 产业政策尚不够明确: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已认识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8. 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的调查显示,垃圾资源化潜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增长。
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产生的废弃物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生活垃圾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0年的18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57亿吨,显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3. 全国城市垃圾历年堆放总量高达70亿吨,而且产生量每年以约98%速度递增,垃圾堆放量占土地总面积已达5亿平方米,约折合75万亩耕地。
4.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超过5亿吨,这个数字每年以8%10%的速度在增长,全国688座城市中,有大约2/3的大中城市已经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
5. 前瞻结合工厂新增建设情况预估,2021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数量超过1400座。
6. 中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4亿吨,这一数字占到了总垃圾产生量的一大部分,而总垃圾量则接近10亿吨。
五、我国城市垃圾现状的最新资料
1.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存在两方面问题: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偏低,建筑垃圾的处置处于简单和无序化状态。
2.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现状:分类问题、回收难题、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
3. 中国城市人均日垃圾产量为02公斤,中国城市人均年垃圾产量为400公斤,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9亿吨垃圾中,中国城市产生了3亿吨。
4. 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城市已规定新建住宅楼不设垃圾道,许多城市也将已建住宅楼的垃圾道封闭停用。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我国668座城市,2/3被垃圾环带包围。
6.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尽管总量增加,但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能力的提升并未同步。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不容乐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创新技术,提高垃圾处理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