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还是不公证?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订婚内财产协议,以明确各自财产的归属和权益,对于这份协议是否需要公证,不少夫妻产生了疑问,本文将深入探讨婚内财产协议的公证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一、婚内财产协议无需公证便具备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65条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可以就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进行约定,各自享有所有权或共同拥有,这种约定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即使没有事先约定或约定不明,也可以参照《民法典》第1062条与第1063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婚内财产协议无需公证即可具备法律效力,只要其内容表达真实且符合国家法律即生效。
二、婚内财产协议公证的法律效力
尽管婚内财产协议无需公证即可生效,但公证后的协议法律效力是高于一般协议的,婚内财产协议本身就属于合同范畴,只要夫妻双方自愿且意志真实,协议就是有效的,至于是否进行公证,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三、婚内财产协议公证的必要性
1. 公证并非婚内财产协议生效的必经程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订立婚内财产协议,且该协议满足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规定、主体适格等条件即可依法生效,若当事人要求公证生效,还应当依法公证。
2. 公证后的协议更具公信力,公证后的婚内财产协议,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和对抗第三人的能力,对双方的权益保护更为稳固,尽管公证并非强制要求,但选择进行公证可以为婚内财产协议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保障。
3. 公证可以增强协议的法律效力,经过公证的协议,在法律上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婚内财产协议公证的注意事项
1. 协议内容的合法性、明确性和具体性,协议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产生歧义。
2. 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协议签订过程中,双方应充分沟通,达成共识,确保协议内容的公平合理。
3. 协议的签订程序,双方应在公证员的见证下签订协议,确保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五、总结
婚内财产协议是否需要公证,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公证后的协议法律效力更高,但并非强制要求,在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时,夫妻双方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