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解析,工伤赔偿基数低于实际工资问题,职工权益与企业风险并存
发布时间:2025/04/23 作者:国樽律所

在现代社会,工伤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在工作中遭受伤害的职工提供经济补偿和医疗保障,现实中常常出现工伤保险基数低于实际工资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职工的权益,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以下是对此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详细解答。

一、工伤保险基数的计算方式

1、不以实际工资为基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职工所在单位不得以工伤职工本人工资为基数计算,这意味着,即使工伤职工的实际工资较高,其工伤保险缴费基数也可能低于实际工资。

2、按平均缴费工资计算:社会保险机构是按照工伤职工受伤前12个月平均缴费工资来计算的,这意味着,即使工伤职工的实际工资在某一月份较高,但整个平均下来,缴费基数可能仍然低于实际工资。

二、工伤保险基数低于实际工资的影响

1、影响赔偿金额:在工伤赔偿案件中,如果缴费基数低于实际工资,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赔偿金额,这是因为工伤赔偿是以个人工资为基础进行结算的。

2、员工维权:对于此类情况,员工有权利要求公司补齐差额部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工伤赔偿是以个人工资为基础进行结算的,如因公司少报缴费基数而使工伤保险待遇受损,则需由其承担补充责任。

三、处理方法

1、核实缴费情况:当工伤赔偿金额低于实际工资时,首先应核实企业是否依法缴纳了工伤保险,如有不足部分,应及时补充。

2、协商解决:如果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诉或者提起劳动仲裁,在此过程中,务必妥善保存相关证据,例如薪资单据及劳动合同等。

3、区分处理: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处理,单位缴纳过工伤保险的,除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及一次性就业补助金需要公司支付外,其他项目一般都是由工伤保险支付的,如果公司缴纳的社保基数低于劳动者工资标准导致存在差额的,则相应的差额部分应该由单位承担。

四、法律依据

1、《工伤保险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工伤职工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其中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五、总结

工伤保险基数低于实际工资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问题,面对此类情况,职工应积极维权,通过协商、申诉、仲裁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企业也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缴纳工伤保险费,确保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