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中国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全解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发布时间:2025/04/23 作者:国樽律所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在当今社会,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1、定期监督检查:这是一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进行的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其目的是避免重复检查,提高监管效率,原则上,省级质监部门会统一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定期监督检查或日常巡查计划,基层质监部门则依据《通用规则》和实施细则规定的项目对企业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原材料质量跟踪检验:原材料是产品质量的源头,因此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跟踪检验至关重要,检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避免因盲目进货带来的质量隐患,从源头上把好生产质量关。

3、双分析工作制:为了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我们采取了“季度查处产品案件汇总分析、季度产品质量抽查情况分析”的双分析工作制,通过执法监督、行政约谈、违法行为“回头看”等一系列举措,跟踪落实企业违法行为整改到位情况,教育引导企业依法组织生产,严格行政执法,查处企业违法生产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4、《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效能,督促生产企业履行质量安全责任,我们根据《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该办法针对的是对公共安全、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督的分类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企业每年定期向质监部门报告产品质量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积极回应、有效解决社会各方面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质监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及社会反馈信息对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支持企业不断提升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能力。

6、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第一条旨在指导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监管效能,督促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加强监管,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的第一章总则

1、企业分类:企业分类是质监部门为实施产品质量分类监管措施,依据《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通用规则》,对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进行分类的活动,省级质监部门应结合本地监管工作实际,制定《通用规则》实施细则,作为基层质监部门对企业进行分类以及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

2、规范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工作:为便利对外贸易、鼓励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规范对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3、提高检验监管有效性:为规范对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工作,提高检验监管有效性,鼓励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诚实守信,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4、指导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第一条旨在指导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监管效能,督促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5、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通过将工业产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性地实施监管,以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不同类别的产品,将根据其风险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设定不同的检查频次和监管力度,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监管效能。

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1、精心设计产品:确保产品设计符合市场需求和用户预期,同时具备高性能、可靠性和耐用性,选择与管理供应商:挑选信誉良好且具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供应商,建立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供应链管理监督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

2、树立科学的现代质量观念:提高产品质量,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现代质量观念,只有把质量放在首位,树立科学的现代产品质量观念,才能赢得发展的机会,否则只会被淘汰,其次要营造重视产品质量的氛围,大力宣传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打好提高产品质量的思想基础。

3、强化质检机构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控作用:作为质检部门,不仅要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细致的检测,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抓起,牢固树立以质量为中心,以企业需要为前题,以服务为宗旨,以有效为标准,以提高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

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的第三章分类监管方式

1、出口工业产品的安全管理:在《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的第三章中,对出口工业产品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检验检疫机构执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流程,根据评定工作规范的要求,对本地区的出口工业产品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估和分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的制定与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该《办法》于2012年5月8日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2年第74号公布,旨在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3、分类监管:分类监管是指质监部门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企业履行产品质量责任情况等因素,对企业进行分类,并据此实行综合监管模式,分类监管工作应遵循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科学高效、公平公正的原则。

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的第一章总则

1、监督检查和分类监管:此表适用于依据《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对工业企业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分类监管,根据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能力和实现程度对企业分类监管等级进行评定。

2、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工作,其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区域内的组织和监督,而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则负责具体的企业分类评定及日常检验监管任务。

3、规范检验监管工作:为便利对外贸易、鼓励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规范对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检验监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如何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

1、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是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的有效手段,通过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意识到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2、开展专项整治:开展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面米制品、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等各类专项整治,对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锅炉和煤气发生炉等开展专项整治,督促企业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3、法律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4、分类监管实施:A类企业实施责任监管,主要监督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情况,B类企业实施常态监管,主要采取监管措施,促进企业完善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计量和标准体系,C类企业实施加严监管,根据产品风险程度和企业实际,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

5、严把食品生产关: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依法依规组织生产,严格生产许可准入,细化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加大对涉嫌非法添加、非法声称以及有食用量限制及适宜人人群类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

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第三章分类监管方式

1、质监部门意见:基层质监部门意见对该企业实施监管方式拟为:□信用监管 □责任监管 □常态监管 □加严监管 盖章(盖章)年 月 日省级质监部门意见 盖章(盖章)年 月 日 备注:(一)此表适用于依据《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对工业企业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分类监管。

2、分类监管原则:本办法所称分类监管,是指质监部门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情况和实现程度,在对企业分类的基础上,为履行产品质量监督职能所实行的综合监管模式。

3、企业分类依据:《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通用规则》是基层质监部门对企业进行分类以及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

4、监督检查形式:在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中,基层质监部门根据企业分类情况,结合本辖区企业实际,对不同企业实施针对性的监督检查,主要监督检查形式包括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和回访。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