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清理工作是企业资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还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以下是固定资产清理所依据的制度及相关细节:
1、固定资产报废单的审查与批准: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规定》第二条,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产、建筑物、器械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当固定资产达到报废标准时,需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出具“固定资产报废单”,该单据作为会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的依据,一份应送交会计部门。
2、固定资产的核查:对于公司内存放的固定资产,需按规定程序到保管或使用现场,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质量等进行核查,对于存放在异地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派出专门清查盘点人员进行实地盘存,或通过询证核对法进行核实,以确保固定资产状况的准确性。
3、固定资产清理的依据:固定资产清理的主要依据是会计制度和相关政策规定,具体填列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报表或记录:固定资产清理涉及到的数据需要记录在专门的报表中,如固定资产清理表等。
详细信息:这些报表中包含了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如原值、已计提折旧额、当前净值等,这些都是填列固定资产清理的重要依据。
4、确定清理范围:企业首先需明确哪些资产属于需要清理的范畴,包括已达到报废标准、使用年限已满、技术落后或因战略调整需要淘汰的固定资产,对拟清理的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的实物盘点和状态评估,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5、编制固定资产清查计划:固定资产清查小组负责制定清查计划,包括账务清理、实地盘点、产权和抵押资料的收集及认定、损益证据收集、损益鉴定及损益申报等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实施时间、实施人、实施程序和方法、分阶段工作报告的撰写及完成时间等。
6、清查前的准备工作:在清查前,财务部门需检查所有增减变动记录的完整性,并与资产管理、仓库等核实固定资产的收、付记录,确保账目相符,经管人员需整理资产,办理入库和出库手续,减少出错可能,清查时,需要详细记录每个固定资产的实物情况,包括核实账面与实有数量、保管、使用、维修、报废和转让情况等。
什么是固定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清查是指从实物管理的角度对单位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查,并与固定资产进行账务核对,确定盘盈、毁损、报废及盘亏资产的过程。
1、定义与目的:固定资产清查是资产核查的一种形式,主要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如土地、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其目的是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同时确保资产记录的准确性,通过清查,企业可以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状态及分布,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清查范围:清查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要求各单位配合会计师事务所认真组织清查,原则上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3、定期清查: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充分挖掘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在清查过程中,如发现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
4、清查方法:固定资产清查是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的清点盘查,企业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挖掘现有固定资产潜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固定资产清查,每年至少一次。
固定资产清理怎么做
固定资产清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转入清理分录:将要处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发生清理费用时:借:固定资产清理,贷: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处置的收入:借: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贷:固定资产清理。
2、固定资产转为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出售固定资产收到款项:借:银行存款,贷: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结转清理损益:借:资产处置损益,贷:固定资产清理,要是卖赚了,做与之相反的分录。
3、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的话)贷:固定资产 发生的清理费用等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4、确定清理范围:企业首先需明确哪些资产属于需要清理的范畴,这包括已达到报废标准、使用年限已满、技术落后或因战略调整需要淘汰的固定资产,评估资产状况,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5、编制固定资产清查计划:固定资产清查小组负责制定清查计划,包括账务清理、实地盘点、产权和抵押资料的收集及认定、损益证据收集、损益鉴定及损益申报等内容。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
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是企业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和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以下是资产清查盘点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从而确定盘点的间隔时间,比如一年一次或一年二次,但年终的一次盘点是必不可少的。
2、统一计划与分头行动:行政行家要求管理者首先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规定好需要盘点的地区范围、资产范围、责任人等,然后再由系统在指定时刻统一触发不同层级、不同范围的盘点工单,并自动下发,多位接到工单的负责人会收到由其负责的、在此次计划之内的盘点任务。
3、固定资产盘点流程:固定资产盘点流程通常遵循以下步骤:拟定并下发固定资产盘点通知,资产管理员依据公司资产清查需求或特定需求,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编制并发布“固定资产盘点通知”。
4、定期清查与不定期抽盘:为了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各部门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查明有无丢失、损坏或未列入账的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固定资产每年至少清查一次。
5、清查方法: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分为定期和不定期,清查盘点的方法有两种:一为实地盘存法;一为询证核对法。
6、财产清查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主要包括:定期盘点制度、不定期抽盘制度以及损耗与报废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清查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清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详细记录:清查时,需要详细记录每个固定资产的实物情况,包括核实账面与实有数量、保管、使用、维修、报废和转让情况等。
2、未入账资产的处理:发现未入账的固定资产,需查明原因并及时入账。
3、租赁或代管资产的处理:对于租赁或代管的资产,同样进行清查并记录。
4、清查表单的填写与审核:清查结束后,根据结果填写清查表单,经过审核后由相关人员签字盖章。
5、固定资产台账的修订:固定资产在取得和移交时需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财会人员依据固定资产台账进行会计处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台账与管理台账的对账。
6、折旧与减值准备:固定资产自启用日起进行折旧,折旧基金按有关规定间接提取,对预计可能的中间报废和临时折旧的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
7、固定资产的保管与养护: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和养护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锈、防蛀等工作。
固定资产清理根据什么填列
固定资产清理的填列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类项目:包括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坏账准备等。
2、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3、“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以“”号填列。
4、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是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的净值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贷方登记出售固定资产的取得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
5、固定资产清理的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清理计入固定资产合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清理计入非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固定资产报废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的主要内容:
1、固定资产报废时间:固定资产的报废时间主要取决于其使用年限、磨损程度、技术更新等因素,当固定资产达到其经济寿命或无法继续使用时,即应进行报废处理。
2、报废处理程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累计折旧(已计提的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3、清理费用与收入:发生清理费用时,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时,借:银行存款。
4、报废核算程序: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注销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已提折旧额;结转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
5、报废年限:固定资产报废年限没有具体规定,但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报废年限。
6、报废与封存流程:在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封存流程有明确的规定,当部门需要处理报废设备时,应提交详细的申请,填写设备报废单,一式三份,这份单据需由财务部门审核,计算出净损失,并上报给总经理审批,得到批复后,方可开始办理相关的报废手续。
7、报废流程:资产报废流程如下: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提交有关部门审批;设备主管部门审核,确认;主管领导审批;清理固定资产,处理残值;财务部门复核,并进行账务处理;总经理办公会批准;财务部门核销该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