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与修订,规范银行业信贷稳健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4/22 作者:国樽律所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自2009年起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正式公布,该办法的实施期限为自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后,该办法的出台旨在对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强化风险控制,推动业务的稳健发展。

第一条明确指出,为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加强贷款的审慎管理,促进其业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依据《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以下是《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一些核心内容:

1. 贷款对象和用途 :固定资产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专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贷款,这些投资项目涵盖了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各类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期限通常较长,一般为5年以上。

2. 风险管理 :该办法强调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要求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充分考虑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市场风险等因素。

3. 内部控制 :贷款人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贷款业务的全程管理,严格审查客户和项目,并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岗位制衡机制。

4. 授信与限额 :固定资产贷款应纳入统一的授信管理体系,根据区域、行业和贷款种类设置相应的风险限额。

5. 用途与监督 :贷款用途必须明确合法,贷款人需对贷款的使用进行监督,防止资金挪用。

银监会的信贷基础制度体系在2009年正式建立,包括“三法一指引”,即《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及《项目融资指引》,2023年初,银保监会发布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项目融资指引》改为《项目融资业务管理规定》,形成了“三法一规定”的新体系。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内容从第一条至第四十三条,详细规定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的经营行为、管理原则、适用范围、申请条件、风险评价、审批流程、合同签订、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该办法的一些关键点:

固定资产贷款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明确了固定资产贷款的定义,即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满足其固定资产投入或购置资金的贷款,这类贷款通常用于大型项目、设备购置、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贷款条件 :规定了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的具体条件,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项目的可行性、资金来源等。

审批流程 :详细描述了固定资产贷款的审批流程,包括申请、审查、批准、发放等环节。

贷后管理 :明确了贷款发放后的管理要求,包括定期检查、风险监控、违约处理等。

2009年,银监会推出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随后又发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共同构成了银行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这一系列制度为银行业务提供了基础框架,对信贷业务的合规管理至关重要,被视为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业法规”。

银保监会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旨在进一步规范信贷业务,保障金融市场稳定,第十条明确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依照本办法对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实施监督管理,法律依据《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要求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并禁止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以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

2023年1月6日,银保监会对《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等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需求。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