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解码协议控制,VIE结构解析及其法律认定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5/04/22 作者:国樽律所

在探讨协议控制在法律上的定义与认定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协议控制这一独特的企业控制模式,协议控制,亦称为VIE结构或新浪结构,是一种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尤为常见的操作手段,它允许一家公司,尽管在法律上并非另一家公司的股东,却能够通过一系列合同和协议,实现对后者运营活动的全面控制。

协议控制架构:VIE结构解析

协议控制架构,简而言之,是一种通过在境外设立公司,并以该公司的名义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企业(WFOE)的控制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通过签订排他性管理咨询或技术服务协议等合同,控制方能够以WFOE的名义,全面操控境内企业的运营活动。

具体而言,这一架构的运作机制如下:

1、境外设立公司:控制方首先在境外设立一家公司,作为特殊目的公司(SPV)。

2、境内设立WFOE:该境外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3、签订协议:通过签订一系列排他性管理咨询或技术服务协议,控制方以WFOE的名义,实现对境内企业的全面控制。

公司控制关系的法律定义

在探讨协议控制之前,我们还需明确公司控制关系的法律定义,公司控制关系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持有另一家公司的股份、签订协议、委派管理人员等方式,实现对另一家公司的实际控制,这种控制关系反映了公司间权力与决策的影响,特别是在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关系更是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议控制的核心功能:满足并表要求

协议控制最核心的功能是满足并表的要求,这意味着,尽管一家公司在法律上并非另一家公司的股东,但根据会计准则,它将被认定为你的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从而实现并表。

协议控制的实质:权力转移与分配

协议控制的实质是权力的转移与分配,它在塑造企业格局的同时,也影响着国家的经济主权,理解协议控制并非仅仅关注公司间的交易,更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权力运作机制,以及它如何影响着社会和民众的权益。

协议控制的认定:法律主观与客观因素

在法律上认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需要考虑法律主观与客观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法律主观:根据《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2、法律客观:实际控制人,是指通过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或者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或者同时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或者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协议控制与股权控制: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

协议控制与股权控制是企业控制方式中的两种不同形式,协议控制主要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例如利润上缴合同、盈亏全包合同、营业租凭合同、许可证协议、经营租凭合同和委托经营合同等方式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这种方式并不直接持有目标公司的股份,而是通过协议约定,间接影响和控制目标公司的经营决策。

协议控制的意义:保障国家利益与公众福祉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协议控制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它不仅关乎企业间的交易,更涉及国家利益和公众福祉,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协议控制的法律定义、认定标准以及其实质,以确保国家利益和公众福祉得到应有的保障。

协议控制在法律上的定义与认定,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它涉及企业控制、公司治理、会计准则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了解协议控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国家利益和公众福祉的影响。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