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火爆,购房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由于限购政策的实施,一些家庭为了能够顺利购房,选择了假离婚这一手段,假离婚买房后,离婚时房产究竟归谁所有呢?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法律分析
1、假离婚买房,离婚后所买房屋属于个人婚前财产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有证据证明属于一方的财产外,均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假离婚买房,由于是在离婚前购买的,因此该房屋应视为个人婚前财产。
2、假离婚属于欺诈行为,因此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
假离婚行为属于欺诈行为,违反了诚信原则,通过假离婚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一旦被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权要求借款人返还贷款本息。
3、若离婚后一方假戏真做,双方不仅不能恢复婚姻关系,还可能会承担财产损失
如果离婚后一方选择假戏真做,即不再复婚,那么双方将无法恢复婚姻关系,由于假离婚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双方还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的风险。
房产归属问题
1、假离婚买房后房子一般归购买方个人
我国法律一般不承认假离婚,即只要双方符合条件,办理离婚手续,双方再取得的财产,就视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但另有证据证明该房屋系用隐藏的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除外。
2、一旦婚姻关系依法解除,其法律效力与真离婚无异
这意味着,在“假离婚”期间购置的房产,在离婚后将不会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归属于购置方。
3、在法律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概念
只要夫妻双方签署了离婚协议,并完成了离婚登记手续,这段婚姻关系即宣告终止,成为真正的离婚,如果离婚后,一方选择购买房产并全额支付房款,在复婚前已取得房产证的,该房产将被视为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假离婚买房的房产归属因素
1、一方的婚前财产
如果购房资金来源于一方的婚前财产,那么该房产应视为该方的个人财产。
2、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如果购房资金来源于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那么该房产应视为该方的个人财产。
3、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如果购房资金来源于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那么该房产应视为该方的个人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如果购房资金来源于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那么该房产应视为该方的个人财产。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也应视为该方的个人财产。
假离婚买房的法律后果
1、假离婚买房属于欺诈行为,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如果通过假离婚方式骗取贷款,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用假离婚证买房犯法
夫妻双方伪造离婚证买房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3、假离婚证买房后果严重
假离婚证买房的后果包括:婚姻关系无法恢复、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财产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
男子为买房假离婚的风险
1、道德风险
假离婚买房违反了婚姻法的诚信原则,背离了婚姻的真谛,容易导致道德困境。
2、法律风险
假离婚买房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3、经济损失
假离婚买房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包括购房资金、按揭贷款等。
假离婚买房虽然能够规避限购政策,但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和道德困境,在购房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购房,切勿为了规避政策而采取违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