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2020年五险一金缴费基数解析,各地政策差异与调整详情
发布时间:2025/04/21 作者:国樽律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标准也在不断调整,以下是对2020年五险一金缴费基数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

公积金缴费标准

自2020年7月起,苏州市公积金的缴存基数设定有了新的规定,每月的最高缴存基数为26400元,而最低缴存基数则不能低于当地的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这一调整反映了公积金缴存与社保缴费的紧密联系,旨在确保公积金的合理使用和公平分配。

养老保险缴费计算

养老保险的月缴费额计算公式为: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需要注意的是,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和缴费基数,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规定,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8元。

青岛市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在青岛市,2020年的五险一金缴纳比例如下:养老保险:公司缴16%,个人缴8%;失业保险:公司缴7%,个人缴3%;工伤保险:公司缴,个人不缴;生育保险:公司缴5%,个人不缴;医疗保险:公司缴8%,个人缴2%;住房公积金:公司缴512%,个人缴512%。

社保缴费基数调整

从2020年7月1日起,青岛市将社保缴费基数上限标准从9339元/月调整为28017元/月,而社保缴费基数下限维持4927元/月,这一调整旨在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五险一金缴费基数确定

五险一金的缴费基数一般是根据员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来核定的,以苏州市为例,2020年的最低缴费基数为4077元,最高缴费基数为20385元,单位缴纳比例各行业有所不同,个人不缴纳该项目。

五险一金最低缴费基数解析

在苏州市,五险一金的最低缴费基数中,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均为3368元,工伤保险由单位确定,住房公积金为2020元,单位需为养老、医疗、生育保险分别缴纳最低2644元、3012元、294元,个人则需缴纳养老、医疗保险5388元、636元,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及单位各缴184元和101元。

北京市五险一金最低基数

在北京,缴纳五险一金的最低基数如下: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0%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在300%—600%之间的,按实申报。

武汉市五险一金最低基数

武汉市五险一金的最低缴纳基数为3738元,最高缴费基数为18699元,具体规定如下: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费,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费,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比例缴费,最低缴费基数不得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上海市2020年社保缴费基数

上海市2020年社保缴费基数为10338元/月,最低缴费基数为3920元,缴费比例为:养老保险:公司缴20%,个人缴8%;失业保险:公司缴5%,个人缴5%;工伤保险:公司缴2%,个人不缴;生育保险:公司缴1%,个人不缴;医疗保险:公司缴5%,个人缴2%;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各缴纳7%。

五险一金缴费基数计算方法

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工资基数低于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超过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

青岛市五险一金缴费标准

在青岛市,生育保险的单位按缴费比例是80%,个人不需要缴纳,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社保缴费基数5月31日,青岛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外公布,月平均工资3557元,比增加了440元。

苏州市五险一金缴纳标准

苏州市2020年的五险一金最低标准如下:养老保险最低缴费金额:单位缴纳21%,个人缴纳8%;医疗保险最低缴费金额:单位缴纳9%,个人缴纳2%外加10元的大病统筹;失业保险最低缴费金额:单位缴纳2%,个人缴纳1%;工伤保险:单位缴纳5%,个人不缴;生育保险:单位缴纳8%。

上海市五险一金缴费标准

上海市的五险一金具体缴纳情况如下: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为22%,个人为8%;失业保险:单位缴纳2%,个人缴纳1%;生育保险:完全由单位承担,比例为5%;工伤保险:同样由单位承担,比例为5%;医疗保险:单位缴纳12%,个人缴纳2%;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各缴纳7%。

五险一金的缴纳标准和基数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政策,各地区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了解并掌握这些政策,有助于劳动者合理规划个人财务,享受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