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失信名单设立解析,违规情形、后果及避免指南
发布时间:2025/04/21 作者:国樽律所

在我国,失信人员名单的设立旨在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下是可能导致个人或单位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的具体情形:

一、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1、有能力履行但故意拒绝返还财产:当事人虽具备履行能力,却故意拒绝执行已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返还财产义务。

2、使用伪造证据、暴力或威胁手段妨碍执行:通过伪造证据、使用暴力或威胁等手段,阻碍或抗拒法院执行法律文书。

3、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隐匿、转移财产逃避执行: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隐匿、转移财产等手段,规避法院执行法律文书。

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未按照规定向法院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5、违反限制消费令:在受到限制消费令的情况下,仍进行高消费或不必要消费。

二、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也属于失信行为。

三、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情形

1、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

2、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除上述情形外,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行为。

四、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明确规定,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五、失信行为的后果

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的个人或单位,将面临以下后果:

1、信用惩戒:在贷款、消费、出行等方面受到限制。

2、社会曝光:失信信息将被公开,损害个人或单位的社会形象。

3、法律责任: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六、如何避免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1、依法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当事人应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2、遵守财产报告制度:如实向法院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不得隐瞒或虚报。

3、遵守限制消费令:在受到限制消费令的情况下,不得进行高消费或不必要消费。

4、积极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应积极履行执行和解协议。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石,遵守法律法规,履行法律义务,是每个公民和组织应尽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