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银行与金融服务/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详解民事调解书,法律效力、制作规定及与判决书比较
发布时间:2025/04/21 作者:国樽律所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制作的调解书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法律文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下为法院制作调解书的具体规定内容:

1、调解书适用范围:调解书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对于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2、调解协议的处理:当事人就主要诉讼请求达成调解协议,请求人民法院对未达成协议的诉讼请求提出处理意见并表示接受该处理结果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意见是调解协议的一部分内容,制作调解书的记入调解书,第十五条还规定,调解书确定的担保条款条件或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成就时,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3、调解书的制作程序:法院调解书的制作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调解程序即告结束。《民事诉讼法》第89条第1款规定:“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法院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制作的,记载当事人之间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

4、调解书与判决书的法律效力:我国人民法院出具的判决书和调解书是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也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

关于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有何规定

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民事纠纷解决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下是对民事调解书法律效力的具体规定:

1、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法院调解书的法律效力的规定是: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就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书与判决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调解书送达后,当事人不能以经过调解解决的同一事实和理由,对另一方再行起诉;调解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

2、调解书生效的条件:《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第九十一条规定,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3、调解书的法律效力体现:调解书具有以下法律效力:确定当事人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人民法院的调解书送达当事人,表明双方当事人对曾经发生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已经取得共识并得到法律的确认,原先争议的法律关系演变为无争议的法律关系,权利方应依法行使权利,义务方应依法履行义务,双方当事人从此不得对此法律关系再发生争议。

4、调解书的执行: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的效力与判决书的效力一样,都具有强制执行力。《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有了调解书还需要判决书吗

在民事纠纷解决过程中,调解书和判决书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文书,以下是对两者关系的分析:

1、调解书与判决书的法律效力:调解书与生效的判决书在法律上具有同等的效力,法院在调解成功后应当制作调解书,这份文书将明确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需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并加盖法院印章,之后送达双方当事人,一旦双方当事人签收调解书,调解协议即刻生效。

2、调解成功后的文书:调解成功后,法院通常不会下达判决书,而是会制作并送达调解书,在民事案件中,调解书通常在调解协议签订后的十天内制作完成并发送给双方当事人,对于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法院会出具民事调解书,而不是民事判决书。

3、离婚案件的特殊情况:离婚案件调解成功,有可能出现两个结果,第一种结果是,经法官调解,双方和好,不再离婚,婚姻关系存续,在这种情况下,起诉一方撤诉,提交撤诉申请,人民法院将调解情况及撤诉情况记入笔录,口头裁定准予撤诉,人民法院也可以作出准予原告撤诉的书面裁定。

4、调解书的制作与送达:法院调解离婚的只有调解书没有判决书,一般35天人民法院可以将该调解书制作好后送达给各方当事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诉讼法院主持双方调解的,如果双方达成一致,会签订调解协议,法院会出具民事调解书,自当事人双方在法院的调解协议笔录上签字始,调解协议就生效了。

5、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对于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书与确定的判决书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为了规范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是对该规定的解读:

1、和解协议的确认: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申请庭外和解的期间,不计入审限。

2、调解案件的范围:《规定》第二条规定,对于有调解可能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都应当进行调解,也就是说,除了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进行调解外,其它案件都应当进行调解。

3、庭外和解的流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申请庭外和解的期间,不计入审限,庭外的和解也是有流程的,庭外和解流程:第一阶段:诉前调解。

4、庭外和解的法律效力:法律主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并制作调解书,在庭外和解期间,不计入审限,庭外和解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民事调解的法律规定

民事调解是我国法律体系中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对民事调解法律规定的解读:

1、不适用调解的案件:第一百四十三条 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婚姻等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根据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案件,不得调解,第一百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发现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和解、调解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2、调解的进行与结束:民事调解规定》第2条规定,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但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调解。

3、调解协议内容的开放性:《规定》规定,调解协议的内容超出诉讼请求范围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当事人进行协商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往往不单单是一个纠纷,他们通常会对各项法律关系一并解决,达成一揽子协议,一揽子协议的内容通常就会超出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

4、民事调解的法律依据:目前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以及《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十七条,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

5、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调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