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银行与金融服务/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解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律要件、处罚及常见情形
发布时间:2025/04/21 作者:国樽律所

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析

在法治社会中,法院判决和裁定的权威性不容侵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即是对这一权威的挑战,以下是关于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解析。

一、法律分析:客体、客观方面、主体

1. 客体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这意味着,任何侵犯法院正常司法活动的行为,都可能构成此罪。

2. 客观方面 :构成此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拒绝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行为;二是执行义务人必须具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三是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3. 主体 :主要是指有义务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这里的当事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客体要件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侵犯了我国司法系统正常运作的稳定性。

2. 客观行为要件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必须体现出日后有可能执行但却拒绝执行我国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的情形,且这种违法行为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会计入罪责范围。

3. 犯罪主体 :包括有义务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以及协助执行义务人等。

4. 主观方面 :故意为之,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有执行能力,却故意不执行生效的判决、裁定。

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处罚

1. 既遂的量刑规定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此罪名的客观行为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故意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与裁定,且情节严重。

2. 法院对拒不执行判决罪的一般判处 :3到7年不等有期徒刑。

3. 情节特别严重 :若个人或单位有履行能力却故意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且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附加罚金。

4. 单位犯罪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四、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常见情形

1. 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2. 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 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构成了严重威胁,任何违反法律、故意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 返回列表